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不饱和脂烃论文

乙烯裂解炉内燃烧与裂解反应过程数值模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3页
   ·乙烯装置主要的产品及其用途第11-12页
   ·国内外乙烯工业的生产现状第12-17页
     ·全球乙烯工业发展简述第12-14页
     ·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简述第14-17页
   ·乙烯生产方法及其典型工艺第17-21页
     ·乙烯的生产方法第17-18页
     ·裂解炉与典型生产工艺第18-21页
   ·乙烯技术的国有化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1-25页
     ·乙烯技术的国有化进展第21-22页
     ·CBL 裂解技术的发展第22-24页
     ·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第24-25页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与反应过程简述第25-28页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与反应过程描述第25-27页
     ·乙烯裂解炉内存在问题第27-28页
   ·裂解炉内燃烧与反应过程的研究方法第28-32页
     ·实验研究第28页
     ·工程试验第28-29页
     ·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第29-32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及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乙烯裂解炉内燃烧裂解反应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第33-54页
   ·乙烯裂解炉内数学模型的开发第33-36页
   ·湍流流动模型的选择第36-37页
   ·湍流燃烧的选择第37-42页
     ·湍流燃烧的直接数值模拟第38页
     ·湍流燃烧的大涡模拟第38页
     ·燃烧的PDF 输运方程模拟第38-39页
     ·湍流燃烧的条件矩封闭模型第39-40页
     ·湍流燃烧的简化PDF 模型第40页
     ·湍流燃烧的关联矩模型第40页
     ·唯象的湍流燃烧模型第40-41页
     ·湍流燃烧的随即涡模拟第41-42页
     ·本节小结第42页
   ·辐射传热模型的选择第42-47页
     ·经验法第43页
     ·罗伯-伊万斯法第43页
     ·别洛康法第43-44页
     ·区域法第44页
     ·热通量法第44-45页
     ·蒙特卡罗法第45页
     ·球形谐波法第45页
     ·离散传播法第45-46页
     ·离散坐标法第46页
     ·有限体积法第46页
     ·本节小结第46-47页
   ·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选择第47-53页
     ·经验模型第47-48页
     ·分子模型第48-51页
     ·自由基机理模型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乙烯裂解炉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4-69页
   ·基本微分方程组第54-57页
   ·炉膛燃烧反应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7-62页
     ·燃料燃烧第57-59页
     ·辐射传热模型第59-61页
     ·气体辐射特性计算方法的分析与选择第61-62页
   ·反应管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2-68页
     ·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第63-64页
     ·裂解炉管的传热第64-67页
     ·炉管的压力降第67-68页
     ·裂解数学模型小结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乙烯裂解炉数值模拟工况第69-79页
   ·模拟计算工况第69-71页
   ·网格划分策略及边界条件设置第71-74页
     ·计算区域第71-72页
     ·网格划分第72-73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73-74页
   ·控制方程离散化及求解第74-76页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处理第74-75页
     ·离散化方程求解第75-76页
   ·乙烯裂解炉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第76-77页
     ·炉膛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第76页
     ·反应管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第76-77页
     ·乙烯裂解炉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第77页
   ·计算框图第77-79页
第五章 乙烯裂解炉膛模拟结果分析第79-90页
   ·宏观工艺参数的模拟验证第79页
   ·烟气流场分析第79-83页
   ·炉膛内温度分布第83-85页
   ·组分浓度分布第85-86页
   ·炉膛向反应管传递的热通量分布第86-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乙烯裂解炉反应管管内模拟结果分析第90-110页
   ·反应动力学选择第90-91页
   ·流速分布第91-93页
   ·压力分布第93-95页
   ·温度分布第95-97页
   ·浓度分布第97-99页
   ·裂解反应速率分布第99-109页
     ·反应动力学控制分析第99-100页
     ·乙烷消耗反应速率分布第100-102页
     ·丙烷消耗反应速率在反应管内的分布第102-105页
     ·丁烷消耗反应速率在反应管内的分布第105-107页
     ·乙烯二次反应速率在反应管内的分布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反应管管内结焦模拟数值计算第110-118页
   ·结焦对裂解过程的影响第110-111页
   ·结焦机理的研究第111-113页
   ·结焦机理动力学研究第113-114页
   ·裂解管内结焦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14页
   ·结焦计算模拟结果分析第114-117页
     ·结焦母体生成速率分布和浓度分布第114-116页
     ·碳颗粒生成速率分布和浓度分布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第八章 乙烯裂解炉优化运行的研究第118-138页
   ·工艺参数对裂解反应的影响第118-120页
     ·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裂解反应的影响第118-119页
     ·压力(烃分压)第119-120页
   ·裂解原料的质量流率优化调节第120-123页
     ·温度随裂解原料的质量流率的变化第120-121页
     ·出口组分浓度随裂解原料质量流率的变化第121-122页
     ·出口结焦母体浓度随裂解原料质量流率的变化第122-123页
     ·本节小结第123页
   ·热通量优化调节第123-130页
     ·热通量对温度的影响第124-125页
     ·热通量对裂解原料的影响第125-126页
     ·裂解产物随热通量的变化第126-128页
     ·结焦母体随热通量的变化第128-129页
     ·本节小结第129-130页
   ·烃分压优化调节第130-135页
     ·出口温度随水蒸汽的稀释比的变化第130-131页
     ·反应物组分浓度随水蒸汽的稀释比的变化第131-132页
     ·生成物组分浓度随水蒸汽的稀释比的变化第132-133页
     ·结焦母体浓度随水蒸汽的稀释比的变化第133-134页
     ·本节小结第134-135页
   ·炉管结构的调整优化第135-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九章 乙烯裂解过程整体耦合模型的提出和验证第138-148页
   ·耦合模拟新方法提出背景第138-140页
   ·简化裂解炉模型及网格划分第140-141页
     ·计算域示意图第140页
     ·网格划分第140-141页
   ·边界条件设置和计算过程第141-143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141页
     ·计算方法第141-143页
   ·耦合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143-146页
     ·流线分布图第143-144页
     ·温度与热通量分布第144-145页
     ·炉膛内的燃烧结果分析第145-146页
     ·反应管内的裂解反应结果分析第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第148-150页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48-149页
   ·工作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水中粗癸二酸的提纯工艺研究
下一篇:连三甲苯精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