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同济新村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8页
   ·研究的缘起第11-12页
   ·相关研究及评价第12页
   ·选题第12-15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3-14页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论文的结构和框架第15-18页
     ·论文的结构第15-16页
     ·文章总体框架关系第16-18页
第二章 同济新村住宅套型发展综述第18-51页
   ·同济新村概述第18-21页
     ·同济新村的住宅发展建设历程第18-20页
     ·同济新村的典型住宅建设时间表及套型面积特点第20-21页
   ·同济新村各建设阶段典型住宅套型描述分析第21-51页
     ·时间阶段的划分原则第21页
     ·各时期的代表套型分析第21-49页
     ·中小套型发展阶段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对同济新村住宅套型的计量分析第51-76页
   ·同济新村套型相关设计数据的计量分析第51-57页
     ·不同规模套型所占比例分析第51-53页
     ·不同功能面积和面积比例的变化第53-57页
   ·现有住宅功能空间组织模式的总结第57-69页
     ·储藏空间第57-60页
     ·厨卫空间第60-62页
     ·居寝空间第62-63页
     ·公共交通空间(楼梯间)第63-69页
   ·现有中小套型设计的优点与不足第69-76页
     ·小套型典型实例分析与比较第69-72页
     ·中套型典型实例分析第72-74页
     ·小套型空间组织模式总结第74-76页
第四章 中小套型的设计原则及同济新村住宅的适应性发展前景第76-84页
   ·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原则第76-80页
     ·同济新村住宅设计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第76页
     ·套型设计原则第76-80页
   ·提高小套型住宅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第80-84页
     ·同济新村住宅当前使用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第81-83页
     ·同济新村发展对策的思考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6页
附录1: 同济新村住宅套型面积统计表(单位:平方米)第86-88页
附录2: 同济新村住宅交通空间类型及面积统计表(单位:平方米)第88-8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中式别墅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市滨河旧区景观规划设计与更新研究--以珠江沿岸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