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生态学(生物生态学)论文

北京山区生态退化与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部分:绪论及生态退化与修复研究综述第11-23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13-14页
   ·本研究的技术框架第14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5-23页
   ·生态退化与修复概念识别第15-17页
     ·生态退化相关概念第15-16页
     ·生态修复相关概念第16-17页
   ·生态退化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生态退化和修复的相互关系第20页
   ·生态退化及修复展望第20-21页
   ·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第二部分:基于RS 和GIS 的北京山区生态退化演变及原因辨识第23-67页
 第3章 基于RS 的北京山区生态退化动态监测第23-47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5页
   ·北京山区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框架第25页
   ·生态退化动态监测指标及方法第25-33页
     ·生态退化的内涵层次及定量化指标第26页
     ·生态退化监测的数据基础第26-27页
     ·遥感影像及数据解译结果第27-29页
     ·生态退化监测指标及计算方法第29-33页
   ·生态退化单因子动态监测分析第33-45页
     ·植被退化监测第33-36页
     ·生物多样性监测第36-37页
     ·水土流失监测第37-41页
     ·地质灾害监测第41-43页
     ·环境污染监测第43-44页
     ·景观破坏监测第44-45页
   ·北京山区生态退化综合分析结果第45-47页
 第4章 北京山区生态退化原因辨识第47-59页
   ·自然因素第47-52页
     ·地质地貌第47-49页
     ·气候水文第49-51页
     ·土壤第51-52页
   ·生物因素第52-53页
   ·人为因素第53-59页
     ·矿山开采第54-55页
     ·城镇建设第55-56页
     ·农业活动第56-57页
     ·道路建设第57-59页
 第5章 基于GIS 的北京山区生态退化综合评价第59-67页
   ·植被退化综合评价第59-61页
   ·水土流失综合评价第61-64页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第64-67页
第三部分 北京山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实施保障第67-92页
 第6章 北京山区生态修复规划总述第67-69页
   ·生态修复规划的内涵第67页
   ·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第67页
   ·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第67页
   ·生态修复规划的内容第67-69页
 第7章 北京山区生态修复规划第69-87页
   ·山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第69-81页
     ·修复区划分级第69-71页
     ·修复与引导开发策略第71-72页
     ·修复实施模式及技术第72-77页
     ·修复工程示范第77-81页
   ·水土流失修复防治规划第81-84页
     ·“三区”防治规划第81-83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第83-84页
   ·植被保护恢复规划第84-87页
     ·植被保护恢复分区第84-86页
     ·植被保护恢复措施第86-87页
 第8章 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保障第87-92页
   ·生态修复的政策保障机制第87-88页
   ·生态资产的管理保障机制第88-89页
   ·生态修复的技术保障机制第89页
   ·生态修复的投融资保障机制第89-90页
   ·生态修复的长效运行机制第90-92页
第四部分:论文总结第92-94页
 第9章 本文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技术与人的发展--福山生命伦理思想的哲学审视
下一篇:梯度指导模式对生物探究实验设计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