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关于农业贸易救济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5页 |
·探索性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国面临的国际农业贸易环境分析 | 第17-22页 |
·中国农业贸易运行概况 | 第17-18页 |
·中国农业贸易规模与逆差情况 | 第17页 |
·中国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 | 第17-18页 |
·中国农业贸易市场区域结构与贸易主体结构 | 第18页 |
·中国面临的农业贸易不公平竞争环境 | 第18-22页 |
·多哈农业议题谈判破裂对中国农业贸易环境的影响 | 第19页 |
·中国面临的国外农产品进口激增威胁 | 第19-20页 |
·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农业补贴环境 | 第20页 |
·中国面临的国际农产品绿色壁垒状况 | 第20-21页 |
·次贷金融危机给中国农业贸易带来新的壁垒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主要国家农业贸易救济措施及其借鉴 | 第22-32页 |
·世界各国农产品贸易救济状况 | 第22-25页 |
·保障措施 | 第22-23页 |
·农业特别保障条款 | 第23页 |
·反倾销 | 第23-24页 |
·反补贴 | 第24-25页 |
·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及其借鉴 | 第25-32页 |
·美国的贸易救济措施 | 第25-26页 |
·日本的贸易救济措施 | 第26-28页 |
·欧盟贸易救济措施 | 第28-29页 |
·各国农业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第四章 中国农业贸易救济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5页 |
·中国农业贸易救济工作现状 | 第32-35页 |
·马铃薯淀粉案 | 第32-34页 |
·紫菜出口日本贸易壁垒案 | 第34-35页 |
·中国农业贸易救济措施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农业救济制度的缺陷 | 第35-37页 |
·农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 第37页 |
·缺少专业农业救济机构 | 第37-39页 |
·现有农产品行业协会力量薄弱 | 第39页 |
·缺乏农业贸易救济人才 | 第39-40页 |
·中国农业贸易救济的模型分析 | 第40-45页 |
·农业贸易救济博弈模型 | 第40-43页 |
·模型的结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中国农业贸易救济措施的对策建议 | 第45-56页 |
·参与国际农业贸易规则的制定 | 第45-46页 |
·选择积极的农业贸易救济措施 | 第46-50页 |
·以反倾销为重点实施贸易救济 | 第46-47页 |
·适时发起农产品反补贴调查 | 第47页 |
·研究农产品特保措施在中国的适用方式 | 第47-48页 |
·利用技术措施阻止国外农产品进口激增 | 第48-49页 |
·积极反击农业技术性非关税壁垒 | 第49-50页 |
·建立完善的农业贸易救济体系 | 第50-56页 |
·构建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 | 第50-51页 |
·健全我国贸易救济法律体系 | 第51页 |
·建立贸易救济审查机制 | 第51-52页 |
·建全我国农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 第52-53页 |
·构建我国贸易救济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