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贡献 | 第15-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软件安全缺陷 | 第19-62页 |
·常见的软件安全缺陷 | 第19-22页 |
·缓冲区溢出 | 第19-20页 |
·运算溢出 | 第20-21页 |
·资源泄漏 | 第21-22页 |
·安全缺陷的发掘方法 | 第22-24页 |
·软件缺陷发掘方法 | 第22-23页 |
·缺陷模式 | 第23页 |
·缺陷模式示例 | 第23-24页 |
·漏洞的手工分析方法 | 第24-61页 |
·漏洞的基本信息 | 第24-25页 |
·漏洞的机理分析 | 第25-26页 |
·漏洞的利用价值 | 第26页 |
·漏洞研究平台环境的搭建 | 第26-27页 |
·漏洞溢出点的定位、触发流程 | 第27-34页 |
·漏洞的动态调试和内存空间分析 | 第34-42页 |
·漏洞利用程序的编写和测试 | 第42-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白盒测试策略和自动测试生成 | 第62-70页 |
·基于路径分析的白盒测试策略 | 第63-66页 |
·控制流测试策略 | 第63-64页 |
·数据流测试策略 | 第64-65页 |
·路径覆盖策略的相互关系 | 第65-66页 |
·基于符号执行的自动测试生成方法 | 第66-69页 |
·程序静态分析 | 第66-67页 |
·符号执行在自动测试生成中的应用 | 第67-68页 |
·基于符号执行的自动测试生成方法的改进 | 第68页 |
·约束求解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需求驱动的软件安全缺陷自动测试生成 | 第70-90页 |
·需求驱动的白盒测试策略 | 第70-71页 |
·补丁指导的自动测试生成方法 | 第71-79页 |
·补丁信息 | 第71-73页 |
·方法框架 | 第73-74页 |
·程序模型 | 第74-75页 |
·路径查找算法 | 第75-77页 |
·符号执行算法 | 第77-79页 |
·按需回溯的自动测试生成方法 | 第79-89页 |
·一个例子 | 第80-81页 |
·回溯的测试生成 | 第81-83页 |
·程序模型 | 第83-84页 |
·过程内分析阶段 | 第84-86页 |
·回溯阶段 | 第86-87页 |
·展开阶段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需求驱动的安全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原型实现 | 第90-106页 |
·总体框架 | 第90-91页 |
·C2Simulator模块 | 第91-93页 |
·算法 | 第91-92页 |
·接口 | 第92-93页 |
·讨论 | 第93页 |
·Gcc2Phx模块 | 第93-96页 |
·算法 | 第94-95页 |
·接口 | 第95-96页 |
·讨论 | 第96页 |
·缺陷检测模块 | 第96-103页 |
·算法 | 第97-100页 |
·接口 | 第100-102页 |
·讨论 | 第102-103页 |
·结果显示模块 | 第10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106-10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6-107页 |
·本文的贡献 | 第107-108页 |
·未来的工作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