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辽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6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第11页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第11-12页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第12页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第12-13页
 (二)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第13-16页
  1.国外乡村建设研究第13-14页
  2.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第14-16页
一 辽西地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总体概况第16-18页
 (一) 辽西地区农村概况第16页
 (二) 辽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第16-18页
二 制约辽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第18-27页
 (一) 农业资源欠缺是辽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第18-19页
  1.气候等条件的制约第18页
  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第18-19页
 (二) 农民增收乏力是辽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第19-22页
  1.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增产不增收第19页
  2.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第19-21页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法权利得不到保证第21页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持续性收入难以保证第21-22页
 (三)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是制约辽西新农村建设的难题第22-24页
  1.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第22页
  2.整体科技素质水平不高,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困难第22-23页
  3.思想道德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第23-24页
 (四) 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制约辽西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第24-27页
  1.农民的社会保障层次低、项目范围覆盖面窄第24-25页
  2.资金筹措渠道不稳定,资金总量难以保证第25页
  3.辽西地方经济欠发达,经济困难,财政承受力薄弱第25-27页
三 辽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第27-37页
 (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第27-28页
  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第27-28页
  2.加大软件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第28页
 (二) 发展辽西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第28-32页
  1.发挥资源优势,规避自然条件的劣势,发展果木和棚菜等特色农业第28-31页
  2.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和深度开发化第31-32页
  3.整合农业生态资源,发展辽西地区旅游农业,扩大农业经营范围第32页
 (三)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32-37页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第33-34页
  2.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民组织化、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第34-35页
  3.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培育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第35页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变消费观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研究
下一篇: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以辽宁省北票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