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炭疽病的发生与植株内含物和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病害生理与植物抗病性综述 | 第9-18页 |
·病原物对植物的伤害 | 第9-10页 |
·植物的抗病机制 | 第10-17页 |
·植物抗病性的诱导及信号传递 | 第17-18页 |
·油茶炭疽病抗病性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引言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测定仪器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炭疽病发病率的调查 | 第21页 |
·单宁 | 第21-22页 |
·pH 及缓冲容量 | 第22页 |
·花青素 | 第22-23页 |
·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 | 第23-24页 |
·酶活测定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58页 |
·油茶发病率 | 第25-26页 |
·生长季节累计发病率 | 第25-26页 |
·月新增发病率 | 第26页 |
·单宁含量与病害的关系 | 第26-30页 |
·果实单宁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26-29页 |
·叶片单宁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29-30页 |
·pH 值与病害的关系 | 第30-33页 |
·果实 pH 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30-32页 |
·叶片pH 值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32-33页 |
·缓冲容量与病害的关系 | 第33-37页 |
·果实缓冲容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33-35页 |
·叶片缓冲容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35-37页 |
·花青素与病害的关系 | 第37-40页 |
·特征吸收峰的测定 | 第37页 |
·最佳提取剂的确定 | 第37页 |
·果实花青素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37-40页 |
·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0页 |
·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病害的关系 | 第40-45页 |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0-43页 |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3-45页 |
·还原糖含量与病害的关系 | 第45-47页 |
·果实还原糖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5-46页 |
·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6-47页 |
·多酚氧化酶与病害的关系 | 第47-51页 |
·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7-49页 |
·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49-51页 |
·过氧化物酶与病害的关系 | 第51-53页 |
·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51-52页 |
·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52-53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与病害的关系 | 第53-58页 |
·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54-56页 |
·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发病率的关系 | 第56-58页 |
5 讨论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
获得科研奖励 | 第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