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筛选 | 第13-14页 |
·地被植物引种现状 | 第14页 |
·地被植物育种现状 | 第14-15页 |
·地被植物抗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橐吾属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地理分布和植物资源 | 第17-18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8页 |
·药用价值 | 第18页 |
·其它用途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的形态、分布及生态环境 | 第22-25页 |
·蹄叶橐吾的形态、分布及生态环境 | 第22-23页 |
·窄头橐吾的形态、分布及生态环境 | 第23-25页 |
3 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的引种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25-29页 |
·材料的引种 | 第25页 |
·种子的采收 | 第25页 |
·整株移栽 | 第25页 |
·播种栽培与日常管理 | 第25页 |
·生长发育特性观察 | 第25-29页 |
·观察方法及内容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蹄叶橐吾的形态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 第27页 |
·窄头橐吾的形态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 第27-29页 |
4 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的繁殖研究 | 第29-38页 |
·种子繁殖研究 | 第29-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种子萌发实验 | 第29页 |
·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 | 第29页 |
·种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 | 第2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种子的千粒种及形态特征 | 第30页 |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0页 |
·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种子的重量、形态特征与种子萌发 | 第31-32页 |
·温度是参试种子萌发的主要制约因子 | 第32页 |
·光照对橐吾种子萌发的意义 | 第32页 |
·种间萌发对策 | 第32-33页 |
·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 第33-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材料处理 | 第33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33-34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4页 |
·观察记载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消毒时间对橐吾无菌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 第34-35页 |
·不同培养基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外植体消毒时间 | 第36页 |
·外植体取材 | 第36页 |
·最佳诱导培养基 | 第36-38页 |
5 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的耐荫性研究 | 第38-4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遮光对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形态的影响 | 第39-40页 |
·遮光对观赏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遮光对叶绿素的影响 | 第41-42页 |
·遮光对两种橐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遮光对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遮光对植株形态影响 | 第45页 |
·遮光对叶绿素含量和比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对不同遮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 第46-47页 |
6 蹄叶橐吾和窄头橐吾的耐热性研究 | 第47-5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试验材料处理 | 第47页 |
·田间高温处理 | 第47页 |
·实验室人工模拟高温处理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田间高温下植株表现观察记载 | 第47页 |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48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高温条件下两种橐吾的田间表现 | 第49页 |
·高温处理后两种橐吾叶片细胞膜透性变化 | 第49-50页 |
·高温对MDA 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高温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高温胁迫与高温锻炼 | 第52页 |
·高温对橐吾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2-5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