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2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22-23页 |
前言 | 第23-26页 |
第一章 文献分析 | 第26-76页 |
第一节 复方丹参制剂研究进展 | 第26-37页 |
1.处方与质量标准 | 第26-30页 |
2.有效成分 | 第30-31页 |
3.药理作用 | 第31-32页 |
4.临床研究 | 第32页 |
5.不良反应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复方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现状及质量分析 | 第37-45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2.结果 | 第38-42页 |
3.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报告质量评价 | 第45-54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2.结果 | 第46-49页 |
3.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四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研究质量评价和Meta疗效分析 | 第54-66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2.结果 | 第55-61页 |
3.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五节 复方丹参制剂不良反应概况 | 第66-76页 |
1.资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2.结果 | 第67-72页 |
3.讨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二章 药理学比较研究 | 第76-103页 |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 第76-8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2.结果 | 第78-84页 |
3.讨论 | 第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二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 第86-9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86-88页 |
2.结果 | 第88-92页 |
3.讨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4页 |
第三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FeCl_3致兔颈总动脉栓塞的影响 | 第94-103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94-96页 |
2.结果 | 第96-100页 |
3.讨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三章 药物化学比较研究 | 第103-115页 |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 第103-115页 |
1.实验部分 | 第103-108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108-113页 |
3.讨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第四章 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 第115-126页 |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比较研究 | 第115-126页 |
1.实验部分 | 第115-117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117-123页 |
3.讨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综合评价 复方丹参制剂的再评价 | 第126-139页 |
一、处方与生产工艺 | 第126-128页 |
二、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 | 第128-129页 |
三、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 第129-130页 |
四、疗效评价 | 第130-134页 |
五、说明书与广告宣传 | 第134页 |
六、结语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综述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0-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