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药用植物资源的目前状况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有关预警及预警系统的研究情况 | 第16-21页 |
·国外预警研究情况 | 第16-19页 |
·国内预警研究情况 | 第19-2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状况及中药材和其代表品种甘草的供给与需求 | 第24-32页 |
·药用植物资源的总体状况 | 第24-28页 |
·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 | 第24页 |
·影响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 第24-26页 |
·中药材的供需状况 | 第26-28页 |
·代表品种甘草的供给与需求 | 第28-32页 |
·甘草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 | 第28-29页 |
·甘草的资源状况 | 第29-30页 |
·甘草的供需状况 | 第30-32页 |
3 甘草供需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建立 | 第32-40页 |
·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 第32-33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3-34页 |
·数据来源与资料收集背景 | 第33页 |
·采集的数据分类(附:图五) | 第33-34页 |
·指标体系的选择与确定 | 第34-37页 |
·分类汇总处理数据,确定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内容 | 第35-37页 |
·灰色模型 | 第37-40页 |
·灰色系统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灰色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38-40页 |
·灰色预测模型 | 第40页 |
4 预警系统数学模型的检测与修正 | 第40-45页 |
·灰色模型GM(1,1) | 第40-43页 |
·累加生成和累减生成 | 第41页 |
·灰色模型GM(1,1)的建立 | 第41-43页 |
·改进灰色模型IGM(1,1)建立 | 第43-45页 |
5 灰色模型GM(1,1)和改进灰色模型IGM(1,1)的检验和预测 | 第45-61页 |
·后验差检验 | 第45-47页 |
·误差率和平均误差率(?) | 第47页 |
·灰色模型对甘草的供给量和甘草的净出口量的预测 | 第47-54页 |
·甘草的供给量和甘草的净出口量 | 第47页 |
·灰色GM(1,1)模型预测 | 第47-48页 |
·改进灰色IGM(1,1)模型预测 | 第48-51页 |
·用改进灰色IGM(1,1)模型对甘草的供给量和甘草的净出口量的实际预测 | 第51-54页 |
·灰色模型对甘草需求量的预测 | 第54-61页 |
·甘草相关数据 | 第54-56页 |
·灰色GM(1,1)模型预测甘草的需求量 | 第56-57页 |
·改进灰色IGM(1,1)模型预测甘草的需求量 | 第57-58页 |
·用改进灰色IGM(1,1)模型实际预测 | 第58-61页 |
·分析本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效果 | 第61页 |
6 预警 | 第61-68页 |
·甘草供需预警警度预报 | 第61-64页 |
·甘草警限与警区的确定 | 第61-63页 |
·警度的划分和警号(警灯)的表示 | 第63页 |
·进行警情分析、警情判断和预报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8页 |
·不足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