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石油资源结构与勘探潜力分析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3页 |
|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4-17页 |
|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二连盆地基本地质特征及评价单元划分 | 第23-41页 |
| ·勘探现状 | 第23-24页 |
| ·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 第24-31页 |
| ·烃源岩特征 | 第25-26页 |
| ·储集层及储盖组合特征 | 第26-28页 |
| ·成藏过程特征 | 第28-29页 |
| ·油气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 ·勘探形势与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的兴起 | 第31页 |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1-35页 |
| ·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 第31-34页 |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4-35页 |
| ·评价单元定量评价 | 第35-41页 |
| ·评价单元定量评价方法 | 第36-39页 |
| ·评价单元定量评价 | 第39-41页 |
| 3 二连盆地中高勘探区资源预测 | 第41-73页 |
| ·中高勘探区资源预测方法、步骤 | 第41-52页 |
| ·油气藏规模序列法 | 第41-43页 |
| ·广义帕莱托分布法 | 第43-46页 |
| ·油气藏发现过程的抽样分析模型法 | 第46-52页 |
| ·二连盆地中高勘探区资源结构预测 | 第52-73页 |
| ·油气发现历程分析 | 第52-53页 |
| ·资源预测 | 第53-73页 |
| 4 二连盆地低勘探区资源预测 | 第73-85页 |
| ·低勘探区资源预测思路与方法 | 第73页 |
| ·低勘探区资源预测参数求取 | 第73-82页 |
| ·影响资源参数的地质因素分析 | 第73-81页 |
| ·低勘探区资源参数的多元回归预测 | 第81-82页 |
| ·低勘探区资源预测 | 第82-85页 |
| 5 二连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趋势预测 | 第85-111页 |
| ·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 第85-95页 |
| ·专家评估法 | 第85页 |
| ·统计法 | 第85-90页 |
| ·类比法 | 第90页 |
| ·仿真模拟法 | 第90-95页 |
| ·二连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趋势预测 | 第95-111页 |
| ·二连盆地剩余资源潜力和储量增长规律分析 | 第95-102页 |
| ·二连盆地统计法储量增长趋势预测 | 第102-105页 |
| ·二连盆地仿真模拟法储量增长趋势预测 | 第105-111页 |
| 6 二连盆地勘探潜力分析 | 第111-139页 |
| ·岩性油藏勘探潜力 | 第111-125页 |
| ·圈闭形成与油气充注期次差异 | 第111-117页 |
| ·运移距离与汇流通道差异 | 第117-119页 |
| ·保存条件差异 | 第119-122页 |
| ·油藏分布范围差异 | 第122-125页 |
| ·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 | 第125页 |
| ·潜山油藏勘探潜力分析 | 第125-133页 |
| ·潜山构造带类型划分 | 第126-129页 |
| ·潜山储集岩类型及储集空间 | 第129-131页 |
| ·潜山油气疏导体系 | 第131-132页 |
| ·潜山勘探潜力分析 | 第132-133页 |
| ·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 第133-139页 |
| ·天然气特征及分类 | 第133-135页 |
| ·天然气成因及分布规律 | 第135-138页 |
| ·天然气勘探潜力 | 第138-139页 |
| 7 结论 | 第139-14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1-145页 |
| 致谢 | 第145-1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47-14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148页 |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48页 |
| 主要获奖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