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v6切换性能的研究与仿真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移动IPv6 | 第13-26页 |
| ·IPv6 协议简介 | 第13-14页 |
| ·在IPv6 中支持移动 | 第14页 |
| ·移动IPv6 的组成 | 第14-18页 |
| ·移动IPv6 常用术语 | 第15页 |
| ·新增报头及选项 | 第15-18页 |
| ·移动IPv6 协议的主要切换操作过程 | 第18-25页 |
| ·移动检测过程 | 第19-20页 |
| ·获取转交地址过程 | 第20页 |
| ·绑定更新过程 | 第20-21页 |
| ·与通信节点的通信 | 第21-22页 |
| ·几种典型切换解决方案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移动IPv6 的快速切换 | 第26-33页 |
| ·新增术语 | 第26-27页 |
| ·协议操作过程 | 第27-31页 |
| ·预测性快速切换 | 第27-30页 |
| ·反应性快速切换 | 第30-31页 |
| ·切换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层次型移动IPv6 移动管理 | 第33-39页 |
| ·HMIPv6 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33页 |
| ·新增术语 | 第33-34页 |
| ·协议操作过程 | 第34-35页 |
| ·域内移动 | 第35页 |
| ·域间移动 | 第35页 |
| ·切换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快速层次移动IPv6 切换 | 第39-45页 |
| ·快速层次移动IPv6 切换概述 | 第39-41页 |
| ·相关体系结构 | 第39-40页 |
| ·F-HMIPv6 的数据流 | 第40-41页 |
| ·F-HMIPv6 协议操作过程 | 第41-43页 |
| ·移动主机触发的切换 | 第42-43页 |
| ·网络触发的切换 | 第43页 |
| ·F-HMIPv6 消息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快速层次型移动 IPv6 切换机制的优化 | 第45-51页 |
| ·NF-HMIPv6 中的信息交换机制的设计 | 第45-47页 |
| ·邻居信息表的构建与更新 | 第45-47页 |
| ·邻居信息表的储存 | 第47页 |
| ·NF-HMIPv6 机制工作流程 | 第47-51页 |
| ·快速无线接入网络发现算法 | 第48-49页 |
| ·NF-HMIPv6 切换流程优化与设计详解 | 第49-50页 |
| ·隧道定时器设计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NF-HMIPv6 的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 ·仿真过程介绍 | 第51-52页 |
| ·网络仿真场景设计 | 第52-53页 |
| ·拓扑结构及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 ·模拟仿真 | 第53-5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数据采集 | 第55-56页 |
| ·切换延迟和分组丢失率 | 第56-57页 |
| ·网络传输延迟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移动节点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隧道定时器的影响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