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用)分析方法在火电厂热力系统的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1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1页 |
|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火用)及(火用)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 1 评价能量价值的物理量——(火用) | 第14-15页 |
| ·能的评价 | 第14页 |
| ·能量转换的限度 | 第14-15页 |
| ·能量的转换能力 | 第15页 |
| ·(火用)和(火无) | 第15页 |
| 2 环境和环境状态 | 第15-16页 |
| 3 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 | 第16页 |
| 4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火用)的计算及平衡 | 第17-30页 |
| 1 物理(火用) | 第17-23页 |
| ·热量(火用) | 第17-20页 |
| ·内能(火用) | 第20-21页 |
| ·稳流工质的焓(火用) | 第21-23页 |
| 2 化学(火用) | 第23-25页 |
| ·扩散(火用) | 第23-24页 |
| ·反应(火用)和化学 | 第24页 |
| ·燃料(火用) | 第24-25页 |
| 3 (火用)平衡、(火用)损失 | 第25-27页 |
| ·(火用)损失的分类 | 第25-26页 |
| ·(火用)平衡与(火用)损失 | 第26-27页 |
| 4 (火用)分析的单元法 | 第27-28页 |
| 5 (火用)效率 | 第28页 |
| 6 小结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锅炉的(火用)分析 | 第30-40页 |
| 1 燃烧过程(火用)平衡与损失 | 第30-32页 |
| ·绝热燃烧过程(火用)损失的一般表达式 | 第30-31页 |
| ·绝热燃烧过程(火用)损失的分析 | 第31-32页 |
| 2 传热过程(火用)损失 | 第32页 |
| 3 锅炉热效率 | 第32-36页 |
| ·排烟热损失的计算 | 第33-35页 |
|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计算 | 第35页 |
|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计算 | 第35-36页 |
| ·散热损失的计算 | 第36页 |
| ·灰渣物理热损失的计算 | 第36页 |
| 4 锅炉各项外部(火用)损失 | 第36-38页 |
| ·排烟(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36-37页 |
| ·化学、机械不完全燃烧(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37页 |
| ·散热(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37-38页 |
| ·灰渣显热(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38页 |
| 5 锅炉(火用)效率 | 第38-39页 |
| 6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汽轮机及其热力系统的(火用)分析 | 第40-45页 |
| 1 汽轮机本体(火用)分析 | 第40-43页 |
| ·纯凝汽式汽轮机(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40页 |
| ·再热-回热汽轮机(火用)损失的计算 | 第40-43页 |
| 2 回热系统(火用)分析 | 第43页 |
| 3 凝汽器(火用)分析 | 第43页 |
| 4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计算及分析应用 | 第45-72页 |
| 1 机组情况 | 第45-48页 |
| 2 汽轮机热力试验情况 | 第48-54页 |
| 3 汽轮机(火用)计算过程 | 第54-57页 |
| ·汽轮机本体 | 第55页 |
| ·回热系统 | 第55-57页 |
| ·凝汽器 | 第57页 |
| 4 锅炉热力试验情况 | 第57-60页 |
| 5 锅炉(火用)分析计算 | 第60-62页 |
| ·燃料(火用)及外部(火用)损失 | 第60页 |
| ·燃烧不可逆(火用)损失 | 第60-62页 |
| ·空气预热器(火用)损失 | 第62页 |
| ·锅炉工质传热(火用)损失 | 第62页 |
| 6 综合分析 | 第62-68页 |
| 7 对比计算 | 第68-71页 |
| ·锅炉蒸汽参数提高 | 第68-69页 |
| ·机组滑压运行 | 第69-71页 |
| 8 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学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