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产业转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产业转移政策的国内外研究 | 第21-24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实施方案 | 第25-2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概述 | 第28-40页 |
·产业转移的内涵 | 第28-30页 |
·产业转移的内涵 | 第28页 |
·产业转移与其他几种经济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第28-30页 |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条件 | 第30-31页 |
·产业转移的原因 | 第30页 |
·产业转移的条件 | 第30-31页 |
·产业转移的特点 | 第31-32页 |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 第32-36页 |
·产业转移中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产业转移中政府作用的功能 | 第34-35页 |
·产业转移中政府作用的主要手段 | 第35-36页 |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政策取向 | 第36-39页 |
·承接地的政府政策取向 | 第36-39页 |
·移出地的政府政策取向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40-47页 |
·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41-42页 |
·出台政策 | 第41页 |
·产业转移情况 | 第41-42页 |
·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情况 | 第42-46页 |
·梅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有条件分析 | 第42-45页 |
·梅州市产业转移园建设情况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的现状 | 第47-59页 |
·广东省出台的关于产业转移的政策 | 第47-48页 |
·2005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 | 第47页 |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 第47-48页 |
·广东出台意见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 | 第48页 |
·梅州出台的关于产业转移的政策 | 第48-53页 |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优惠办法 | 第48-50页 |
·梅州市市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 | 第50-53页 |
·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的做法和实施效果分析 | 第53-57页 |
·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是 | 第53-56页 |
·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广东省河源、韶关、阳江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和经验借鉴 | 第59-68页 |
·河源、韶关、阳江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 | 第59-64页 |
·河源市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 | 第59-60页 |
·韶关市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 | 第60-63页 |
·阳江市产业转移优惠政策 | 第63-64页 |
·河源、韶关、阳江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借鉴 | 第64-66页 |
·河源、韶关、阳江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启示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 | 第68-77页 |
·完善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应坚持的原则 | 第68页 |
·坚持政府推动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 | 第68页 |
·坚持产业转移与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相结合 | 第68页 |
·坚持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第68页 |
·坚持产业布局合理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相结合 | 第68页 |
·明确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目标 | 第68-69页 |
·建立和完善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 | 第69-75页 |
·建立和完善金融税收政策 | 第69页 |
·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 | 第69-70页 |
·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 | 第70-71页 |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 第71-72页 |
·完善发展创新平台的政策 | 第72页 |
·完善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 | 第72-73页 |
·建立和完善政府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