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24页 |
| 一、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 | 第10-15页 |
| (一) 诱导抗病性的发现 | 第10-11页 |
| (二) 抗病性诱导因子 | 第11-13页 |
| 1、生物因子 | 第11-12页 |
| 2、非生物因子 | 第12-13页 |
| (三) 诱导抗病性机理 | 第13-15页 |
| 1、增强结构抗性 | 第13-14页 |
| 2、提高防御酶活性 | 第14页 |
| 3、诱导病程相关蛋白产生 | 第14-15页 |
| 4、诱导植物保卫素合成 | 第15页 |
| 二、β-甘露聚糖酶及其基因研究 | 第15-22页 |
| (一) β-甘露聚糖酶的定义 | 第15页 |
| (二)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诱导 | 第15-16页 |
| 1、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 | 第15-16页 |
| 2、β-甘露聚糖酶的诱导 | 第16页 |
| (三) β-甘露聚糖酶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四) 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活性 | 第17-18页 |
| 1、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 | 第17页 |
| 2、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 (五) 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18-19页 |
| (六) β-甘露聚糖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1、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点 | 第19-20页 |
| 2、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20-21页 |
| 3、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遗传改造 | 第21页 |
| (七) 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在诱导抗病性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 (八) 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及其基因研究 | 第22页 |
| 三、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44页 |
| 一、供试菌株 | 第24页 |
| (一) 产酶菌株 | 第24页 |
| (二) 大肠杆菌 | 第24页 |
| (三) 灰霉病菌 | 第24页 |
| 二、培养基 | 第24-25页 |
| (一) 细菌培养基 | 第24-25页 |
| (二) 真菌培养基 | 第25页 |
|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 (一)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 (二)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四、常用溶液 | 第26-28页 |
| (一) β-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缓冲液 | 第26页 |
| (二) 提取基因组DNA所需溶液 | 第26-27页 |
| (三) 核酸电泳缓冲液 | 第27页 |
| (四) 提取质粒DNA 的碱裂解缓冲液 | 第27页 |
| (五)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溶液 | 第27页 |
| (六) 抗生素 | 第27页 |
| (七) 诱导蛋白表达溶液 | 第27-28页 |
| (八) 蛋白样品制备及纯化缓冲液 | 第28页 |
| (九) SDS-PAGE 所需溶液 | 第28页 |
| 五、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筛选 | 第28-29页 |
| (一)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二) β-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 | 第28-29页 |
| 1、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29页 |
| 2、酶活力的测定 | 第29页 |
| 六、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第29-35页 |
| (一) 菌株W10基因组的大量提取 | 第29-30页 |
| (二) 基因组DNA纯度和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 (三)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小量制备 | 第30-31页 |
| (四) 质粒的热击转化 | 第31页 |
| (五)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1-32页 |
| (六) 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第32-35页 |
| 1、酶基因保守区域的 PCR 扩增及检测 | 第32-33页 |
| 2、酶基因全长片段的克隆 | 第33-35页 |
| 七、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5-40页 |
| (一)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 1、酶切 | 第35-36页 |
| 2、连接 | 第36-37页 |
| (二)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37页 |
| (三) 蛋白样品制备 | 第37页 |
| 1、全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7页 |
| 2、周质腔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7页 |
| (四) 重组甘露聚糖酶的纯化 | 第37-38页 |
| (五)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 (六) 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 八、β-甘露聚糖酶外泌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40-41页 |
| (一) 不同培养基影响酶外泌测定 | 第40页 |
| (二) 不同温度影响酶外泌测定 | 第40-41页 |
| (三) 不同菌体浓度影响酶外泌测定 | 第41页 |
| (四) 不同诱导物(IPTG)浓度影响酶外泌测定 | 第41页 |
| (五) 不同诱导时间影响酶外泌测定 | 第41页 |
| 九、β-甘露聚糖酶的纯酶性质研究 | 第41-42页 |
| (一) 不同反应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 | 第41页 |
| (二) 温度对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 | 第41页 |
| (三) 不同pH 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 | 第41页 |
| (四)PH 对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 | 第41-42页 |
| (五) 金属离子和其它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 | 第42页 |
| 十、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诱导番茄抗灰霉病试验 | 第42-44页 |
| (一) 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制备 | 第42页 |
| (二) 灰霉病菌接种试验 | 第42-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 一、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筛选 | 第44-45页 |
| 二、地衣芽孢杆菌W10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5-48页 |
| (一) β-甘露聚糖酶基因保守区域PCR检测 | 第45页 |
| (二) β-甘露聚糖酶基因克隆 | 第45-46页 |
| (三) β-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分析 | 第46-48页 |
| 三、地衣芽孢杆菌W10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8-50页 |
| 四、β-甘露聚糖酶外泌条件的优化 | 第50-53页 |
| (一) 不同培养基对β-甘露聚糖酶外泌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二) 不同温度对β-甘露聚糖酶外泌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三) 不同菌体浓度对β-甘露聚糖酶外泌的影响 | 第52页 |
| (四) 不同诱导物(IPTG)浓度对β-甘露聚糖酶外泌的影响 | 第52页 |
| (五) 不同诱导时间对β-甘露聚糖酶外泌的影响 | 第52-53页 |
| 五、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53-56页 |
| (一) 不同温度对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与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1、不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 2、温度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页 |
| (二) 不同pH 对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与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1、不同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 2.p H 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三) 金属离子和其它试剂对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六、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61页 |
| 一、地衣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 | 第57-58页 |
| 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及外泌条件 | 第58-60页 |
| 三、β-甘露聚糖酶水解产物在诱导植物抗病性上的应用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5页 |
| 附录 | 第75-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