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前言第9页
   ·型钢混凝土结构概述第9-10页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第9-10页
     ·型钢混凝土的主要结构形式第10页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3页
     ·国外的研究第10-11页
     ·我国SRC 结构的应用与研究第11-12页
     ·我国的设计方法第12-13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内外试验研究第13-14页
     ·国内外有限元分析第14-16页
     ·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计算理论第18-26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与构造第18-19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机理及抗剪承载力分析第19-20页
     ·前言第19页
     ·受力机理分析第19-20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第20-23页
     ·钢骨腹板承载力第20-22页
     ·混凝土抗剪承载力第22-23页
     ·箍筋抗剪承载力第23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计算方法第23-26页
     ·节点设计原则第23-24页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构造与计算方法第24-26页
第三章 型钢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6-37页
   ·塑性理论第26-30页
     ·几个相关的定义及基本假设第26-28页
     ·Mises 模式简介第28-30页
   ·有限元分析计算基本步骤第30-32页
   ·有限元非线性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第32-33页
   ·型钢混凝土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3-36页
   ·本文中模型的选取第36-37页
第四章 钢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有限元分析第37-52页
   ·型钢混凝土节点模型单元类型的选取第37-38页
     ·钢筋混凝土单元第37页
     ·型钢单元第37-38页
   ·型钢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38-41页
     ·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38-39页
     ·型钢和钢筋本构模型的选取第39-41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1-43页
     ·模型的设计第41页
     ·材料参数的输入及单元的划分第41-43页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43页
   ·计算收敛问题及处理方法第43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43-52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44-49页
     ·影响节点性能的几个因素第49-52页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有限元分析第52-72页
   ·型钢混凝土节点模型单元类型的选取第52-53页
     ·钢筋混凝土单元第52页
     ·型钢单元第52-53页
   ·型钢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3-56页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3-54页
     ·型钢和钢筋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4-56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模型的设计第56页
     ·材料的参数输入及单元划分第56-58页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58页
   ·计算收敛问题及处理方法第58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58-72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58-63页
     ·影响节点性能的几个因素第63-72页
第六章 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有限元分析第72-86页
   ·型钢混凝土节点模型单元类型的选取第72-73页
     ·钢筋混凝土单元第72页
     ·型钢单元第72-73页
   ·型钢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73-76页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取第73-74页
     ·型钢和钢筋本构模型的选取第74-76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76-78页
     ·模型的设计第76页
     ·材料参数的输入及单元的划分第76-78页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78页
   ·计算收敛问题及处理方法第78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第78-86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78-83页
     ·影响节点性能的几个因素第83-8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9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86-88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在学期间的发表的论著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饱和软土堆载预压处理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柔性大直径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及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