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诊断技术综述 | 第11-13页 |
| ·微光像增强器简介 | 第13-15页 |
| ·分幅相机的发展概述 | 第15-18页 |
| ·研究课题选择 | 第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 | 第23-24页 |
| 2 门控分幅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参数指标 | 第24-41页 |
| ·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组成元件简介 | 第24-26页 |
| ·微通道板的结构、原理及特征参数介绍 | 第26-29页 |
| ·微通道板的结构及制作工艺 | 第26页 |
| ·微通道板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微通道板的各项参数指标 | 第27-29页 |
| ·微通道板增益模型 | 第29-34页 |
| ·微通道板的离散打拿极增益模型 | 第29-32页 |
| ·增益的指数衰减模型 | 第32-34页 |
| ·分幅相机的时间分辨率 | 第34-38页 |
| ·电子的渡越时间 | 第34-35页 |
| ·渡越时间的弥散 | 第35-36页 |
| ·相机的曝光时间 | 第36-38页 |
| ·分幅相机的空间分辨率 | 第38-40页 |
| ·针孔阵列成像的空间分辨 | 第38-40页 |
| ·荧光屏的空间分辨 | 第40页 |
| ·MCP 探测器的空间分辨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3 分幅相机能谱响应的理论分析 | 第41-51页 |
| ·金阴极MCP 的能谱响应理论推导 | 第41-45页 |
| ·阴极型MCP 的二维简化模型 | 第41-42页 |
| ·光电子产额 | 第42-43页 |
| ·第k 个通道的残余光强 | 第43-44页 |
| ·单通道增益 | 第44-45页 |
| ·阴极型MCP 的能谱响应 | 第45页 |
| ·金阴极能谱响应软件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模拟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 ·P20 荧光屏的转换效率 | 第48-49页 |
| ·可见光CCD 的能谱响应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4 金阴极 MCP 在紫外波段的谱响应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 ·实验原理 | 第51-52页 |
| ·实验布局 | 第52页 |
| ·实验元件 | 第52-5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0页 |
| ·收集极电压 | 第55-56页 |
| ·暗电流 | 第56页 |
| ·金阴极MCP 探测器的增益电压曲线 | 第56-57页 |
| ·探测器的谱响应特性 | 第57-59页 |
| ·金阴极的选择性光电效应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金阴极 MCP 在 X 射线能段的能谱响应标定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1-74页 |
| ·MCP 探测器阴极结构设计 | 第61-63页 |
| ·标定光源介绍 | 第63-65页 |
| ·光源强度监测 | 第65页 |
| ·标定实验整体安排 | 第65-68页 |
| ·实验排布 | 第65-66页 |
| ·实验方案考虑 | 第66-68页 |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 ·MCP 探测器增益标定及三种MCP 增益对比 | 第68-69页 |
| ·MCP 探测器能谱响应标定及三片MCP 能响对比 | 第69-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8页 |
| ·论文总结 | 第74-76页 |
| ·课题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