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条件下煤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溶胀及流变性的研究
1 研究现状及选题背景 | 第1-26页 |
·引言 | 第5-6页 |
·国内外煤液化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国外煤液化的研究现状 | 第6-7页 |
·我国煤液化研究的现状 | 第7-8页 |
·液化用煤种的选择 | 第8-9页 |
·煤直接液化用溶剂的作用和种类 | 第9-10页 |
·煤的溶解溶胀性能对煤直接液化过程的影响 | 第10-12页 |
·煤溶解溶胀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煤的溶解溶胀的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影响煤溶解溶胀因素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溶剂的性质对煤溶胀的影响 | 第11页 |
·溶剂的碱性对煤的溶胀的影响 | 第11-12页 |
·水分对煤溶胀的影响 | 第12页 |
·煤化程度对煤的溶胀行为的影响 | 第12页 |
·煤浆的流变性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12-16页 |
·煤浆粘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影响煤浆粘度变化和流变性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温度对煤浆粘度和流变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配浆浓度对煤浆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15页 |
·成浆时间对煤浆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15页 |
·煤的颗粒大小对煤浆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剪切速率对煤浆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16页 |
·溶剂性质对煤浆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16页 |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煤的溶解溶胀的概述 | 第16-17页 |
·煤的流变性的概述 | 第17-19页 |
·离子液体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的种类 | 第21-22页 |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4-26页 |
·课题研究的提出 | 第24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引言 | 第26页 |
·试验原料 | 第26-27页 |
·煤样的基本性质及制备 | 第26-27页 |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27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煤在溶剂中的溶解溶胀试验 | 第28页 |
·煤在溶剂中的溶解试验 | 第28页 |
·煤在溶剂中的溶胀试验 | 第28页 |
·粘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煤样的颗粒粒度分布及溶胀度分析 | 第29页 |
·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29-30页 |
·原煤的红外光谱 | 第30-31页 |
·神华原煤热重曲线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煤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研究 | 第33-36页 |
·引言 | 第33页 |
·试验部分 | 第33-34页 |
·试验原料 | 第33页 |
·试验用煤样 | 第33页 |
·试验用溶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煤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情况的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时间对煤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性的影响 | 第34页 |
·温度对煤样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常温条件下煤样的溶胀实验研究 | 第36-45页 |
·引言 | 第36页 |
·溶胀机理 | 第36页 |
·试验部分 | 第36页 |
·试验原料 | 第36页 |
·煤颗粒粒度的测定 | 第36页 |
·影响煤在溶剂中溶胀作用的因素研究 | 第36-38页 |
·时间对煤样溶胀作用的影响 | 第37页 |
·温度对煤样溶胀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溶剂对煤溶胀作用的影响 | 第38页 |
·溶胀前后煤样颗粒粒度的变化 | 第38-41页 |
·温度对煤样颗粒粒径溶胀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时间对煤样颗粒粒径溶胀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热重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常温条件下煤浆粘度变化及流变性的研究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试验部分 | 第45-46页 |
·试验用煤样 | 第45-46页 |
·试验用溶剂 | 第46页 |
·试验仪器 | 第46页 |
·神华煤样的粒度分布 | 第46页 |
·油煤浆粘度变化的试验研究 | 第46-48页 |
·离子液体的粘度 | 第46-47页 |
·不同配比对煤浆粘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煤浆粘度的影响 | 第48-52页 |
·时间对煤浆粘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溶胀作用对煤浆表观粘度及流变性的影响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6页 |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一览表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