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论文的写作背景第14-15页
   ·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论文写作的目的第15-16页
     ·论文写作的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4-25页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5-27页
     ·论文的写作思路第25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25-27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7-28页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第28-38页
   ·区域经济学理论第28-33页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和属性第28页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28-32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第32-33页
   ·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第33-35页
     ·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33页
     ·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33-35页
   ·资源经济学理论第35-37页
     ·资源经济学的"资源耗竭"说第35页
     ·资源经济学的"增长极限"论第35-36页
     ·资源经济学的"最后资源"论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实现机理研究第38-55页
   ·高等教育资源及其结构第38-43页
     ·高等教育资源的内涵及特点第38-42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内涵及特点第42-43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3-47页
     ·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3-45页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复制模式的影响第45-46页
     ·高等学校资源流动障碍的影响第46-47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第47-49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形成第47-48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发展第48-49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原则、目标和实现机理第49-54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原则第49-50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目标第50-52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实现机理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资源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聚类第55-83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指标的确定及数据的赋值第55-62页
     ·高等教育资源指标的确定第55-57页
     ·高等教育资源数据的赋值第57-62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数据的预处理第62-68页
     ·高等教育资源数据的一致化第62-63页
     ·高等教育资源数据的无量纲化第63页
     ·多重共线性的识别与变量整合第63-68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的绩效评价第68-78页
     ·高等教育资源绩效指标的确定及数据的预处理第68-69页
     ·高等教育资源绩效指标的多群体主观权重第69-73页
     ·高等教育资源绩效指标客观熵权法的权重第73-75页
     ·高等教育资源绩效指标的综合权重第75-76页
     ·高等教育资源教学和科研的总体绩效第76-78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聚类分析第78-82页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之间的距离第78-79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聚类过程第79-80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聚类结果分析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目标模型研究第83-121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趋势面分析第83-85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趋势面分析模型第83-84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趋势面模型的参数估计第84-85页
   ·独立层面上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优化第85-105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趋势面分析第85-90页
     ·区域A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趋势面分析第90-93页
     ·区域B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趋势面分析第93-97页
     ·区域C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趋势面分析第97-105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的构建第105-108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第106-107页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中β参数的估计第107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发生比率的涵义及变化规律第107-108页
   ·复合层面上的黑龙江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优化第108-119页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最佳资源量第109-112页
     ·区域A高等教育的最佳资源量第112-114页
     ·区域B高等教育的最佳资源量第114-116页
     ·区域C高等教育的最佳资源量第116-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总体模式研究第121-134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动因分析第121-123页
     ·传统观念的转变第121-122页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122页
     ·消费结构的变化第122页
     ·经济利益的驱动第122-123页
   ·构建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总体优化模式的依据第123-125页
     ·理论依据第123-124页
     ·政策依据第124页
     ·现实依据第124-125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总体优化模式的构建第125-132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总体模式设计第125-126页
     ·合作办学模式第126-128页
     ·资源调整模式第128-130页
     ·集约发展模式第130-132页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模式的识别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7章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保障措施第134-141页
   ·建立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层次结构第134-136页
     ·优化教师资源结构第134-135页
     ·明确高等学校的定位分层次培养人才第135-136页
   ·政府主导下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多元化第136-137页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第136-137页
     ·引入市场机制第137页
   ·深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第137-139页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合理分配资金第137页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137-138页
     ·加强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第138页
     ·加强高等学校的自主经营和管理第138-139页
   ·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中介服务体系第139-140页
     ·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第139-140页
     ·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技术服务中介第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结论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个人简历第156-157页
附录第157-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防工业院校的大学文化体系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