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兴衰的历史地理之缘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引言 | 第6-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8-9页 |
二、朱仙镇形成的基础 | 第9-12页 |
(一) 朱仙镇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 | 第9-10页 |
(二) 朱仙镇的战略地理 | 第10-12页 |
三、贾鲁河的开通和朱仙镇的发展 | 第12-43页 |
(一) 贾鲁河的开通和朱仙镇的繁荣 | 第13-26页 |
1、明末清初时期的漕运 | 第13-15页 |
2、贾鲁河的开通 | 第15-22页 |
①贾鲁治河与贾鲁河 | 第15-18页 |
②贾鲁河与其他水系 | 第18-20页 |
③贾鲁河的开通 | 第20-22页 |
3、水陆交通网的便利 | 第22-26页 |
(二) 朱仙镇兴盛的其他原因 | 第26-29页 |
1、客商在朱仙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2、清初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 | 第28-29页 |
(三) 朱仙镇繁荣的表现 | 第29-43页 |
1、朱仙镇商业、手工业及农业的发展 | 第31-37页 |
2、朱仙镇的遗迹 | 第37-43页 |
四、贾鲁河的淤塞及朱仙镇衰落的其它因素 | 第43-56页 |
(一) 黄河决口与贾鲁河的淤塞 | 第43-45页 |
(二) 朱仙镇衰落的其他因素 | 第45-55页 |
1、交通方式的转移 | 第45-48页 |
2、思想观念的落后 | 第48-50页 |
3、经济结构单一 | 第50页 |
4、自然灾害 | 第50-52页 |
5、清中期的社会危机 | 第52-53页 |
6、客商的衰落 | 第53-54页 |
7、频繁的战争 | 第54-55页 |
(三) 衰落的表现 | 第55-56页 |
五、朱仙镇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思考 | 第56-61页 |
(一) 朱仙镇的现状 | 第56-57页 |
(二) 对朱仙镇未来的思考 | 第57-61页 |
1、大力发展陆地交通 | 第57页 |
2、建朱仙镇为旅游休闲古镇 | 第57-58页 |
3、恢复发展传统商品的生产经营 | 第58-59页 |
4、加大农业发展 | 第59页 |
5、思想观念的创新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