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创新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制度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有股减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制度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21页 |
·制度的相关论述 | 第14-16页 |
·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制度的类型 | 第15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15-16页 |
·创新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创新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 第17-18页 |
·制度创新概述 | 第18-21页 |
·制度创新的内涵 | 第18-19页 |
·制度创新的动力 | 第19页 |
·制度创新的过程 | 第19-21页 |
第3章 国有股减持的概述 | 第21-32页 |
·国有股问题的产生及减持现状 | 第21-25页 |
·国有股的相关概念 | 第21页 |
·国有股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数据 | 第22-25页 |
·国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概况 | 第25-27页 |
·英国先易后难、分段推进的国有股减持 | 第25页 |
·法国市场方式和非市场方式的国有股减持 | 第25-26页 |
·日本股份制改造后再进行国有股减持的策略 | 第26页 |
·俄罗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 第26-27页 |
·印度将国有股出售给共同基金 | 第27页 |
·国外国有股减持的经验及启示 | 第27页 |
·现有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 | 第27-32页 |
·配售类减持方案 | 第27-28页 |
·基金类减持方案 | 第28页 |
·预设未来流通权类减持方案 | 第28-29页 |
·权证类减持方案 | 第29页 |
·股权调整类减持方案 | 第29-30页 |
·开辟第二市场方案 | 第30页 |
·其他类减持方案 | 第30-31页 |
·方案总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制度层面国有股减持的博弈分析 | 第32-40页 |
·制度分析的博弈论框架 | 第32-34页 |
·博弈论简述 | 第32-33页 |
·博弈论制度观 | 第33-34页 |
·国有股减持的参与主体 | 第34-35页 |
·政府和监管机构 | 第34页 |
·上市公司 | 第34-35页 |
·非流通股股东 | 第35页 |
·流通股股东 | 第35页 |
·国有股减持制度影响下的参与人行为分析 | 第35-37页 |
·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 第35-36页 |
·上市公司的行为分析 | 第36页 |
·非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 第36-37页 |
·流通股股东的行为分析 | 第37页 |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 | 第37-40页 |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静态观点 | 第37-38页 |
·国有股减持博弈均衡:动态观点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创新对策 | 第40-46页 |
·国有股减持制度的供需均衡分析 | 第40-41页 |
·制度需求 | 第40页 |
·制度供给 | 第40-41页 |
·国有股减持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 | 第41-46页 |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1-42页 |
·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第42-43页 |
·国有股减持的承接主体 | 第43页 |
·完善大小非减持的制度规则 | 第43-44页 |
·国有股减持定价应坚持“三公”原则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摘要 | 第49-51页 |
ABSTRACT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