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7页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8页
     ·选题的背景第14-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理论意义第17-18页
     ·实践意义第18页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31页
     ·关于工业旅游定义的研究第19-20页
     ·对工业旅游意义的研究第20-21页
     ·对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第21-22页
     ·对工业旅游影响的研究第22页
     ·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第22-23页
     ·对工业遗产的研究第23-27页
     ·有关工厂观光旅游研究第27-28页
     ·简要述评第28-31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1-3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技术路线第34-35页
   ·创新点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2章 工业旅游基本理论第37-53页
   ·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涵义第37-39页
     ·工业旅游第38页
     ·工业遗产旅游第38-39页
   ·工业旅游的特征及类型第39-42页
     ·工业旅游的特征第39-41页
     ·工业旅游资源类型第41-42页
   ·发展工业旅游的目的及意义第42-46页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42-43页
     ·有利于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43-44页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44页
     ·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第44-45页
     ·有利于让城市扬名第45-46页
   ·发展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第46-51页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第46页
     ·比较优势理论第46-47页
     ·竞争优势理论第47-48页
     ·系统理论第48-49页
     ·景观生态学原理第49-50页
     ·旅游市场理论第50页
     ·旅游文化学理论第50-51页
     ·简要评述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第53-79页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第53-58页
     ·萌芽阶段第54页
     ·起步阶段第54-55页
     ·政府规范化管理阶段第55-58页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第58-70页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第59-64页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分布密度第64-66页
     ·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第66页
     ·工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分析第66-69页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项目特征、可进入性及开发模式分析第69-70页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第70-73页
     ·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第70页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第70-71页
     ·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第71页
     ·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第71-72页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空间巨大第72-73页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差距第73-78页
     ·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第73页
     ·尚未树立“大旅游”观念第73-74页
     ·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理念第74-75页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够明显第75-76页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76页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营销模式单一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及其借鉴第79-92页
   ·国外工业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第79-82页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第82-88页
     ·参观与历史回顾模式第82-83页
     ·现代企业参观模式第83页
     ·综合景观型开发模式第83-84页
     ·工业遗产型模式第84-85页
     ·传统文化型开发模式第85-86页
     ·博物馆模式第86-87页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第87页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第87-88页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第88-91页
     ·社会的进步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第88-89页
     ·旅游取向的变化扩大了旅游市场第89页
     ·乘数效应迫使政府重视第89-90页
     ·处理好重建与保护的关系第90页
     ·区域协作的旅游营销方式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中国工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第92-125页
   ·工业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第92-95页
     ·突出特色与树立品牌相结合原则第92-93页
     ·工业和与旅游业总体布局协调统一原则第93-94页
     ·立足现有基础与适时适度相结合原则第94页
     ·综合效益原则第94页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94-95页
   ·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第95-99页
     ·主体条件第95-97页
     ·客体条件第97-98页
     ·媒介条件第98页
     ·工业旅游开发可行性第98-99页
   ·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潜力分析第99-112页
     ·资源潜力第99-102页
     ·客源潜力第102-105页
     ·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第105-107页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潜力第107-110页
     ·促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改造第110-112页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第112-123页
     ·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第112-116页
     ·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第116-117页
     ·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第117-119页
     ·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第119-121页
     ·工业园区型发展模式第121-122页
     ·遗产与博物馆型发展模式第122-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6章 工业旅游发展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第125-159页
   ·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第126-131页
     ·工业基础雄厚第126-128页
     ·旅游资源丰富第128-130页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第130页
     ·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第130-131页
     ·政府政策机遇第131页
   ·辽宁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本特征及地域分布第131-136页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特征第131-134页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第134页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布第134-136页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定位第136-140页
     ·区域定位第136-137页
     ·产业定位第137-138页
     ·客源定位第138页
     ·营销模式第138-140页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方法第140-145页
   ·辽宁省工业旅游基本模式第145-152页
     ·大连盛道模式—展示型发展模式第146页
     ·鞍钢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第146-147页
     ·沈航模式——博物馆型发展模式第147-148页
     ·大连港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第148-149页
     ·沈阳妙味食品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第149页
     ·阜新煤矿模式——遗产型发展模式第149-152页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方式选择第152-157页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152-154页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第154页
     ·加大宣传力度第154页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第154-155页
     ·根据城市和企业特点加强区域联动第155-157页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第7章 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对策建议第159-174页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指导,推进体制创新第159-161页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第159页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制定行业标准第159-160页
     ·推进体制创新,实行多元化融资渠道第160-161页
   ·加强联合,优化发展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161-164页
     ·树立大工业旅游观念,加强联合与合作第161-162页
     ·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第162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第162-163页
     ·形成“集聚效应”,深化细分市场第163-164页
   ·灵活营销,多种模式,特色鲜明,做好服务第164-173页
     ·制定工业旅游的营销方案,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第164-166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多种开发模式第166-170页
     ·提高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特色鲜明第170-171页
     ·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旅游服务第171页
     ·工业旅游纳入品牌战略第171-172页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172-173页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74-180页
   ·全文总结第174-179页
   ·研究展望第179-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6页
致谢第186-187页
附录一 2004-2007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第187-205页
附录二 读博期间的科研与成果第205-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旅游地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