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分集中的中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协作分集技术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2 分集技术与协作分集 | 第11-25页 |
·分集技术 | 第11-13页 |
·频率分集 | 第11页 |
·时间分集 | 第11-12页 |
·空间分集 | 第12-13页 |
·分集合并方式 | 第13-18页 |
·选择合并 | 第14-15页 |
·门限合并 | 第15-16页 |
·最大比合并 | 第16-17页 |
·等增益合并 | 第17-18页 |
·协作分集技术 | 第18-21页 |
·协作分集的概念 | 第18-20页 |
·协作分集的分类 | 第20-21页 |
·协作分集中继选择方法 | 第21-23页 |
·基于位置信息或平均SNR 的中继选择方法 | 第22-23页 |
·基于即时信道状况的中继选择方法 | 第23页 |
·两种选择方法比较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3 两用户协作分集 | 第25-37页 |
·性能分析 | 第25-28页 |
·信道模型 | 第25-26页 |
·可达速率区域 | 第26-28页 |
·协作中继协议分析 | 第28-36页 |
·信道模型 | 第28-32页 |
·协作分集限 | 第32-33页 |
·中继协议的比较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多用户协作分集性能分析 | 第37-41页 |
·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AF 仿真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 改进的中继功率分配方式 | 第41-50页 |
·系统模型 | 第41-44页 |
·仿真分析 | 第44-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2页 |
·论文总结 | 第50页 |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