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外关于冷弯薄壁型钢梁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2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试验研究 | 第14-34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试验概述 | 第14-19页 |
| ·试验内容 | 第14页 |
| ·试件及试验装置 | 第14-17页 |
| ·试验过程中梁的变形特点 | 第17-19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31页 |
| ·试验结果 | 第19-20页 |
| ·梁弯曲变形的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 ·北美AISI规范关于梁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22-28页 |
| ·我国GB50018-2002规范梁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 ·本章小节 | 第31-34页 |
| 3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4-48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灰色系统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5-38页 |
| ·灰色关联因素和关联算子集 | 第35-38页 |
| ·冷弯薄壁型钢受弯梁变形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8-46页 |
| ·简支梁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9-44页 |
| ·两跨连续梁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 4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非线性有限元验证和分析 | 第48-64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ANSYS简介及其非线性分析 | 第48-49页 |
| ·ANSYS软件简介 | 第48页 |
| ·非线性概述 | 第48-49页 |
| ·ANSYS屈曲分析的概念 | 第49页 |
| ·ANSYS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求解技术 | 第49页 |
| ·本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单元的选取 | 第49-50页 |
| ·材料模型的属性 | 第50页 |
| ·单元的划分 | 第50页 |
|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50-51页 |
| ·荷载的施加 | 第51-52页 |
|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和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52-5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 | 第52页 |
| ·初始缺陷问题 | 第52页 |
| ·荷载—位移曲线的比较 | 第52-54页 |
| ·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受弯构件应力云图和破环模式与试验现象的比较 | 第54-58页 |
| ·有限元分析的挠度值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有限元的参数分析 | 第59-62页 |
| ·简支梁截面厚度参数分析 | 第60页 |
| ·ANSYS理论分析结果及与我国规范计算值的对比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计算变形方法的研究 | 第64-84页 |
| ·概述 | 第64页 |
| ·理论分析 | 第64-65页 |
|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7页 |
| ·槽型简支梁 | 第65-70页 |
| ·帽型简支梁 | 第70-74页 |
| ·帽型连续梁 | 第74-77页 |
| ·回归分析 | 第77-79页 |
| ·多元回归的计算方法 | 第77-79页 |
| ·冷弯薄壁型钢梁弯曲变形的计算 | 第79-80页 |
| ·槽型截面简支梁 | 第79页 |
| ·帽型截面简支梁 | 第79-80页 |
| ·帽型截面连续梁 | 第80页 |
|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80-83页 |
| ·槽型截面简支梁 | 第80-81页 |
| ·帽型截面简支梁 | 第81-82页 |
| ·帽型截面连续梁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8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获奖情况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