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水土保持发展模式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言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水土保持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发达国家的山区流域治理模式 | 第10-12页 |
| ·发展中国家的流域治理模式 | 第12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 ·系统工程理论 | 第15-16页 |
| ·产业生态学理论 | 第16-17页 |
| ·生态清洁流域综合防治理论 | 第17-18页 |
| 2. 青岛市基本概况 | 第18-25页 |
| ·自然条件 | 第18-20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19页 |
| ·自然资源 | 第19-20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22页 |
| ·社会条件 | 第20-21页 |
| ·经济条件 | 第21-22页 |
| ·环境条件 | 第22-25页 |
| ·环境质量状况 | 第22-23页 |
| ·水土流失状况 | 第23-24页 |
| ·水土保持状况 | 第24-25页 |
| 3.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构建 | 第25-44页 |
|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25-29页 |
| ·系统动力学研究特点 | 第25-27页 |
|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的系统特征 | 第27-29页 |
| ·仿真系统确立 | 第29-35页 |
| ·模型选择 | 第29页 |
| ·模型系统的构成 | 第29-31页 |
| ·自然系统 | 第30页 |
| ·社会系统 | 第30-31页 |
| ·经济系统 | 第31页 |
| ·系统边界的确立 | 第31-32页 |
| ·模型变量的选择 | 第32-34页 |
| ·模型仿真软件 | 第34-35页 |
| ·模型构建 | 第35-44页 |
| ·建模原则 | 第35-36页 |
| ·建模步骤 | 第36-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7-44页 |
| ·因果反馈关系 | 第37页 |
| ·系统流图及主要状态方程 | 第37-44页 |
| 4.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仿真与方案优化设计 | 第44-71页 |
| ·模型调试 | 第44页 |
| ·模型检验 | 第44-46页 |
| ·模型结构性检验 | 第44页 |
|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44-46页 |
| ·模型灵敏度分析 | 第46页 |
| ·调控参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 ·运行结果分析与仿真方案 | 第47-61页 |
| ·调控参数取值 | 第47-50页 |
| ·运行结果及方案分析 | 第50-61页 |
| ·优化方案设计 | 第61-71页 |
| 5. 水土保持发展模式实施策略 | 第71-77页 |
|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 第72-73页 |
|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 第73-74页 |
| ·水土保持投资渠道多元化 | 第74-75页 |
| ·倡导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 | 第75-76页 |
| ·顾水保效益与环保效益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