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绪论第14-37页
 第一节 先秦时期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回顾第15-32页
 第二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第32-37页
上编 黄老之学的渊源与产生第37-116页
 第一章 先秦诸子的产生第37-71页
  第一节 先学对诸子学术渊源的讨论及思考第37-42页
  第二节 先秦诸子产生背景第42-58页
  第三节 诸子学说对“原始道术”的承袭第58-71页
 第二章 黄帝之学辨析第71-96页
  第一节 关于黄帝的古史传说第72-76页
  第二节 百家言黄帝第76-91页
  第三节 黄帝之学的内涵及发展第91-96页
 第三章 黄帝之学与黄老之学第96-116页
  第一节 道家思想同黄帝思想的契合第96-104页
  第二节 黄老之学的内涵第104-116页
中编 黄老文献考辨第116-157页
 第一章 《史记》所载黄老文献第116-127页
  第一节 田骈、慎到等人学说考辨第117-122页
  第二节 申不害、韩非著作考辨第122-127页
 第二章 《管子》中的黄老诸篇第127-131页
  第一节 《管子》的成书与流传概况第127-128页
  第二节 《管子》中的黄老作品第128-131页
 第三章 《庄子》外杂篇第131-136页
  第一节 《庄子》今古本及外杂篇年代考论第131-134页
  第二节 《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之学资料第134-136页
 第四章 《尹文子》与《鹖冠子》第136-147页
  第一节 《尹文子》文本考辨及其与黄老之学的关系第136-141页
  第二节 关于《鹖冠子》的文本辨析及其中的黄老资料第141-147页
 第五章 出土黄老文献状况简介第147-157页
  第一节 马王堆帛书相关文献第147-150页
  第二节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简《恒先》与《三德》第150-157页
下编 黄老之学的发展第157-312页
 第一章 黄老之学天道观的发展第157-225页
  第一节 黄老之学对《老子》道论的继承、改造和应用第158-207页
  第二节 黄老之学内圣治心理论的发展第207-220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20-225页
 第二章 黄老之学政治理念的发展第225-270页
  第一节 黄老之学的道法观念第225-250页
  第二节 黄老之学的刑名观念第250-26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69-270页
 第三章 黄老之学君臣观念的发展第270-299页
  第一节 君为至尊、任势为安第270-280页
  第二节 君臣分际、防微杜渐第280-29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97-299页
 第四章 黄老之学对儒法诸家思想的吸收和借鉴第299-312页
  第一节 儒家仁义礼乐对黄老之学的影响第299-307页
  第二节 法家政治思维对黄老之学的影响第307-312页
结语第312-315页
参考文献第315-322页
致谢第322-3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324-32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325页

论文共3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下一篇: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