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海洋天气预报论文

初始条件和海气相互作用对延伸期可预报性的贡献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数值天气预报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 延伸期预报发展与现状第13-15页
    1.3 可预报性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 国家气候中心动力模式发展与现状第16-18页
    1.5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模式、资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BCC_CSM模式第21-22页
    2.2 BCC_AGCM模式第22页
    2.3 数据第22-24页
    2.4 方法第24-26页
第三章 BCC_CSM模式海温预测技巧评估第26-51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关键海区海温预测技巧评估第27-43页
        3.2.1 夏季太平洋第32-36页
        3.2.2 夏季热带印度洋第36-39页
        3.2.3 夏季北大西洋第39-43页
        3.2.4 海温指数的预测时效第43页
    3.3 前冬ENSO位相对于模式对夏季海温预测技巧的影响第43-46页
        3.3.1 前冬不同ENSO位相SST合成分析第43-45页
        3.3.2 不同ENSO位相各指数预测技巧的评估第45-46页
    3.4 指数与观测值的差值第46-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BCC_CSM模式夏季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评估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及大气水汽含量特征第52-56页
    4.3 夏季长江中下游边界水汽收支特征第56-59页
    4.4 模式夏季风预测对水汽输送预测的影响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延伸期预报中的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相对作用第63-77页
    5.1 引言第63-65页
    5.2 试验方案设计第65-66页
    5.3 500hPa高度场逐日预测技巧第66-69页
    5.4 不同层次高度场候平均预测技巧第69-72页
    5.5 海温异常强迫对预测误差影响的时空特征第72-74页
    5.6 本章小结第74-77页
第六章 海气相互作用对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可预报性的影响第77-89页
    6.1 引言第77-79页
    6.2 海气相互作用对实际预报误差的影响第79-80页
    6.3 海气相互作用对可预报性年际变化的影响第80-84页
    6.4 海气相互作用对可预报性逐日变化的影响第84-88页
    6.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海气相互作用对亚澳季风区可预报模态的影响第89-101页
    7.1 引言第89-90页
    7.2 AAM区域气候态模拟特征第90-91页
    7.3 模式AAM区域 850hPa高度场预报技巧第91-94页
    7.4 模式AAM区域最可预报模态第94-98页
    7.5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7页
    8.1 全文总结第101-104页
    8.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7页
个人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股票市场新股抑价发行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制度变迁的视角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