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导论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纺轮基本特征 | 第12-62页 |
| ·名词定义 | 第12-13页 |
|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主要型式 | 第13-14页 |
|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主要型式示意图 | 第14-15页 |
| ·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 第15-23页 |
| ·龙山文化 | 第23-31页 |
| ·岳石文化 | 第31-36页 |
| ·商周 | 第36-42页 |
| ·总结 | 第42-62页 |
| 第二章 结合人类学理解纺轮工作原理、使用方式和纺纱纤维 | 第62-75页 |
| ·纺轮(纺锤)纺纱原理与影响因素 | 第62-66页 |
| ·一般使用方式及特点 | 第66-68页 |
| ·中国所见纺轮使用方式 | 第68-71页 |
| ·新中国考古出土的纺织纤维种类 | 第71页 |
| ·纺纱与纺线(兼谈不同纤维的纺前处理) | 第71-73页 |
| ·纺轮的社会功用 | 第73-75页 |
| 第三章 纺轮使用与社会功能讨论 | 第75-91页 |
|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使用方式 | 第75页 |
| ·理解纺轮尺寸的变化 | 第75-80页 |
| ·纺纱生产方式 | 第80-86页 |
| ·墓葬中纺轮的三个问题 | 第86-88页 |
| ·纺轮纹饰解读 | 第88-91页 |
| 结语 | 第91-95页 |
| 附录 | 第95-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