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外科论文--痈疽论文

疮疡病、脉管病与炎症因子、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引言第16-17页
1 临床资料及方法第17-20页
    1.1 研究对象第17页
    1.2 诊断标准第17-19页
        1.2.1 疮疡病、脉管病诊断标准及血瘀证候的诊断标准第17-18页
        1.2.2 西医感染程度分级第18-19页
    1.3 纳入标准第19页
    1.4 排除标准第19页
    1.5 剔除标准第19页
    1.6 受试者退出标准第19页
    1.7 无感染志愿者的诊断标准第19页
    1.8 样本量计算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页
    2.1 一般信息的采集第20页
    2.2 中医诊断信息的采集第20页
    2.3 西医诊断以及西医感染程度分级的采集第20页
    2.4 血瘀证候的诊断以及程度评分的采集第20页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第20页
3 数据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第20-21页
    3.1 研究病历第20页
    3.2 数据记录第20-21页
    3.3 统计分析第21页
4 疮疡病研究结果第21-31页
    4.1 入组时基线比较第21-22页
    4.2 血瘀证候评分的比较第22-23页
        4.2.1 疮疡病组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22页
        4.2.2 疮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22页
        4.2.3 疮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22-23页
    4.3 疮疡病组、无感染组、指标正常值的比较结果第23-25页
        4.3.1 炎症相关指标第23-24页
        4.3.2 凝血相关指标第24页
        4.3.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24-25页
        4.3.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25页
    4.4 疮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指标的比较结果第25-28页
        4.4.1 炎症相关指标第25-26页
        4.4.2 凝血相关指标第26-27页
        4.4.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27-28页
        4.4.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28页
    4.5 疮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28-31页
        4.5.1 炎症相关指标第28-29页
        4.5.2 凝血相关指标第29-30页
        4.5.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30页
        4.5.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30-31页
5 脉管病研究结果第31-40页
    5.1 入组时基线比较第31-32页
    5.2 血瘀证候评分的比较第32-33页
        5.2.1 脉管病组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32页
        5.2.2 脉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32页
        5.2.3 脉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32-33页
    5.3 脉管病组、无感染组、指标正常值的比较结果第33-34页
        5.3.1 炎症相关指标第33页
        5.3.2 凝血相关指标第33-34页
        5.3.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34页
        5.3.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34页
    5.4 脉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指标的比较结果第34-37页
        5.4.1 炎症相关指标第34-36页
        5.4.2 凝血相关指标第36页
        5.4.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36-37页
        5.4.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37页
    5.5 脉管病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37-40页
        5.5.1 炎症相关指标第37-38页
        5.5.2 凝血相关指标第38-39页
        5.5.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39页
        5.5.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39-40页
6 外科感染疾病的研究结果第40-49页
    6.1 血瘀证候评分的比较第40-41页
        6.1.1 外科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40页
        6.1.2 外科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的比较结果第40页
        6.1.3 外科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40-41页
    6.2 外科感染组、无感染组、指标正常值的比对结果第41-43页
        6.2.1 炎症相关指标第41-42页
        6.2.2 凝血相关指标第42页
        6.2.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42页
        6.2.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42-43页
    6.3 外科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与无感染组指标的比较结果第43-46页
        6.3.1 炎症相关指标第43-44页
        6.3.2 凝血相关指标第44页
        6.3.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44-45页
        6.3.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45-46页
    6.4 外科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第46-49页
        6.4.1 炎症相关指标第46-47页
        6.4.2 凝血相关指标第47-48页
        6.4.3 血流变相关指标第48页
        6.4.4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第48-49页
7 血瘀证候频数分布第49-51页
8 讨论第51-58页
    8.1 中医学对疮疡病的认识第51-53页
        8.1.1 疮疡病的病因病机第51页
        8.1.2 疮疡病与气血运行第51-52页
        8.1.3 疮疡病的中医治疗第52-53页
    8.2 中医学对脉管病的认识第53-54页
        8.2.1 脉管病的病因病机第53页
        8.2.2 脉管病与气血运行第53-54页
        8.2.3 脉管病的中医治疗第54页
    8.3 西医对外科感染的认识第54-55页
        8.3.1 外科感染的治疗方法第54-55页
    8.4 各指标与感染的相关性第55-56页
        8.4.1 炎症相关指标与感染的相关性第55-56页
        8.4.2 凝血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感染的相关性第56页
        8.4.3 T淋巴细胞亚群与感染的相关性第56页
    8.5 对于血瘀状态的认识第56-58页
结论第58页
展望和不足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1 下肢丹毒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第64-72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二烯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准则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