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9-18页 |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9-15页 |
| (一) 从肝脏论治 | 第9-11页 |
| (二) 肝肾同理 | 第11-12页 |
| (三) 兼顾治脾 | 第12-13页 |
| (四) 重视脉络闭阻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 | 第13-14页 |
| (五) 本病多发于老年人,肝肾阴虚应引起重视 | 第14-15页 |
|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18页 |
| (一) 长期高血压 | 第15页 |
| (二) 糖尿病 | 第15页 |
| (三) 夜间低血压 | 第15页 |
| (四) 血液流变性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 第15-16页 |
| (五) 血浆内皮素(ET 一1)水平升高 | 第16页 |
| (六) 局部解剖因素 | 第16页 |
| (七) 眼压 | 第16页 |
| (八) 屈光状态 | 第16-17页 |
| (九)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17页 |
| (十) 其他危险因素 | 第17-18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24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18-19页 |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 (二)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页 |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4页 |
| (一) 一般资料及分组 | 第19-20页 |
| (二) 治疗方案 | 第20页 |
| (三) 观察指标 | 第20页 |
| (四) 检查方法 | 第20-21页 |
| (五) 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第21页 |
| (六) 统计学处理 | 第21页 |
| (七) 结果 | 第21-23页 |
| (八) 结论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综述 | 第31-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详细摘要 | 第37-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