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干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定义 | 第10-11页 |
·信息隐藏和网络隐蔽时间信道 | 第11-12页 |
·研究隐蔽信道的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4-36页 |
·多密级系统及访问控制 | 第14-15页 |
·隐蔽信道的应用背景 | 第15页 |
·隐蔽信道的分类 | 第15-19页 |
·单机隐蔽存储信道 | 第16页 |
·单机隐蔽时间信道 | 第16页 |
·网络隐蔽存储信道 | 第16-18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 | 第18-19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实现及理论模型 | 第19-23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实现 | 第19-20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模型 | 第20-23页 |
·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干扰 | 第23-35页 |
·网络泵的干扰 | 第23-25页 |
·基于随机服务队列的干扰模型 | 第25-28页 |
·考虑单一限制条件的干扰 | 第28-34页 |
·干扰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适应性随机延迟的干扰方案 | 第36-44页 |
·干扰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干扰环境 | 第37-38页 |
·干扰目标 | 第38-39页 |
·干扰策略描述 | 第39-40页 |
·干扰效果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信道容量上限的形式化表达 | 第40-41页 |
·信道容量上限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干扰方案的实现 | 第44-63页 |
·实现环境 | 第44-45页 |
·系统数据流图 | 第45-46页 |
·数据包重定向 | 第46-51页 |
·UDP 报文重定向 | 第47页 |
·报文地址信息的保存 | 第47-48页 |
·内核数据结构的修改 | 第48-50页 |
·报文目的地址保存的内核实现 | 第50-51页 |
·数据包的接收 | 第51-54页 |
·数据包的发送 | 第54-56页 |
·数据包缓冲区设计 | 第56-59页 |
·数据包调度 | 第59-60页 |
·时间精度的确立和LINUX 系统时间管理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干扰方案的应用与测试 | 第63-71页 |
·基于适应性延迟干扰方案的应用 | 第63-64页 |
·干扰策略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分析 | 第64-70页 |
·干扰方案对网络延迟的影响 | 第64-68页 |
·干扰方案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