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内部审计之理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发展 | 第12-16页 |
一、内部审计之演进 | 第12-13页 |
二、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受托责任: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内部审计释义 | 第18-21页 |
一、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索耶 | 第18页 |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 | 第18-19页 |
三、瑞士ABB公司 | 第19页 |
四、审计署 | 第19页 |
五、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 第19页 |
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第19页 |
七、我国台湾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概述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作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含义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法学诠释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公司制度客观上赋予内部审计治理功能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之分析 | 第28-30页 |
一、公司治理需要内部审计 | 第28页 |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密切联系 | 第28-30页 |
三、公司治理决定内部审计的发展 | 第30页 |
第三节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之必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第33-34页 |
一、董事会 | 第33页 |
二、董事长 | 第33-34页 |
三、经理层 | 第34页 |
四、监事会 | 第34页 |
第三节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 | 第34-36页 |
一、监督(检查)职能 | 第34-35页 |
二、评价职能 | 第35页 |
三、咨询职能 | 第35页 |
四、间接管理职能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 | 第36-39页 |
一、概说 | 第36-37页 |
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内部审计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现状 | 第39-48页 |
第一节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现状 | 第39-43页 |
一、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 第39-40页 |
二、内审部门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 | 第40页 |
三、内审部门隶属总经理 | 第40-41页 |
四、董事会领导下的内审模式 | 第41页 |
五、监事会领导下的内审模式 | 第41-42页 |
六、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管理层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透视 | 第43-45页 |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缺乏衔接 | 第43页 |
二、注重外部监管,忽视内部审计 | 第43-44页 |
三、不完备的制度体系限制了内部审计 | 第44页 |
四、内部审计理念不能完全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 | 第44-45页 |
五、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 第45页 |
第三节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行规定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改进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 | 第46-48页 |
一、明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6页 |
二、完善公司治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 第46-47页 |
三、改进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理想模式 | 第48-55页 |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设立的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一、独立性原则 | 第48页 |
二、权威性原则 | 第48页 |
三、效率原则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 第49-52页 |
一、监事会领导公司内部审计的模式更符合独立性原则 | 第49-50页 |
二、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领导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0页 |
三、监事会领导公司内部审计的模式更具权威性 | 第50-51页 |
四、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 第51页 |
五、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可以协调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有效地整合公司监督资源,避免重复监督,减少监督成本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现行法律之修正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