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小陇山现有林分经营模式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34页 |
| ·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 | 第17-24页 |
| ·森林经营技术评价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 ·与森林经营技术评价有关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 ·经营技术评价研究评述 | 第33-34页 |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7-53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42页 |
| ·自然地理 | 第37-40页 |
| ·资源状况 | 第40-42页 |
| ·研究材料 | 第42-43页 |
| ·天然原始林(参照林分) | 第42页 |
| ·典型经营林分 | 第42-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53页 |
| ·调查方法 | 第43-44页 |
| ·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 ·评价指标 | 第46-53页 |
| 第三章 现有林分类型与经营技术 | 第53-78页 |
| ·小陇山植被类型 | 第53-58页 |
| ·小陇山现有植被类型 | 第53-57页 |
| ·小陇山主要森林类型 | 第57-58页 |
| ·现有森林经营技术 | 第58-63页 |
| ·小陇山次生林经营历史回顾 | 第58-60页 |
| ·小陇山现有森林经营技术 | 第60-62页 |
| ·小陇山现有林分经营模式与林分类型 | 第62-63页 |
| ·典型林分经营模式与林分类型 | 第63-78页 |
| ·典型林分经营模式选择 | 第63-68页 |
| ·研究选择的林分经营模式与林分 | 第68-78页 |
| 第四章 不同经营模式林分状态特征分析 | 第78-110页 |
| ·参照林分的状态特征 | 第78-80页 |
| ·经营林分的状态特征 | 第80-110页 |
| ·林分结构 | 第80-99页 |
| ·林分的物种多样性 | 第99-105页 |
| ·林分活力 | 第105-110页 |
| 第五章 林分经营模式评价 | 第110-133页 |
| ·林分经营技术的合理性评价 | 第110-115页 |
| ·经营模式林分与参照林分的状态特征差异 | 第110-114页 |
| ·林分经营模式技术合理性评价 | 第114-115页 |
| ·林分经营模式经济可行性评价 | 第115-116页 |
| ·林分经营模式的有效性评价 | 第116-118页 |
| ·小陇山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体系的改进建议 | 第118-124页 |
| ·技术体系构成层次的功能改进 | 第118-119页 |
| ·技术体系各层次的类型划分 | 第119-124页 |
| ·小陇山现有主要林分经营模式的改进 | 第124-133页 |
| ·林分经营模式的概念 | 第124页 |
| ·林分经营模式的改进方法 | 第124-125页 |
| ·林分经营目标规划 | 第125页 |
| ·运用模式评价结果改进现有林分经营模式 | 第125-126页 |
| ·典型林分经营模式改进示例 | 第126-13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3-138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3-134页 |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 ·讨论 | 第135-136页 |
| ·展望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7页 |
| 附录 | 第147-151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51-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