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生殖生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引言第15-17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样地设置第21-26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21-23页
     ·地形地貌第21页
     ·气候第21-22页
     ·土壤第22页
     ·植被第22页
     ·研究树种第22-23页
   ·实验样地的设置第23-26页
第三章 半日花的繁育系统与开花结实习性第26-37页
   ·研究方法第26-28页
     ·开花过程与花部形态第26页
     ·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花粉/胚珠比率(P/O)的测定第26-27页
     ·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的估算第27页
     ·交配方式检测第27页
     ·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第27-28页
     ·果实、种子形态第28页
   ·结果分析第28-34页
     ·开花动态和花部特征第28-29页
     ·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花粉/胚珠比率(P/O)的测定第29页
     ·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第29-30页
     ·交配方式检测第30-31页
     ·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第31-32页
     ·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第32-33页
     ·半日花种子发芽率第33-34页
   ·小结与讨论第34-37页
     ·半日花繁育系统第34-35页
     ·半日花开花结实的形态特征第35页
     ·半日花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第35-36页
     ·半日花濒危的内外界因素初析第36-37页
第四章 半日花种群的生殖力表和生殖值表分析第37-47页
   ·研究方法第37-40页
     ·野外调查第37页
     ·径级结构第37-38页
     ·生殖力表的编制方法第38-39页
     ·生殖值表的编制方法第39-40页
   ·结果分析第40-44页
     ·半日花种群结构说明第40页
     ·半日花种群的生殖力表第40-42页
     ·半日花种群(总和)生殖值表第42-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7页
     ·半日花种群生殖力分析第44页
     ·半日花种群生殖值各参数关系分析第44-45页
     ·不同坡位间半日花种群生殖值比较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半日花种群生殖分配研究第47-54页
   ·研究方法第47-49页
     ·半日花种群生殖分配的计算方法第47-48页
     ·数据的处理第48-49页
   ·结果分析第49-52页
     ·半日花种群在一个生长季中的生殖分配第49-50页
     ·半日花种群在不同坡面上的生殖分配第50-51页
     ·半日花个体大小上生物量配置变化第51-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4页
第六章 半日花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4-70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研究方法第55-60页
     ·DNA 提取第55-56页
     ·半日花银染技术体系第56-58页
     ·引物筛选第58-59页
     ·软件分析与数据统计第59-60页
   ·结果分析第60-66页
     ·改进的DNA 模板的提取方法第60-61页
     ·酶切连接步骤的选择第61页
     ·预扩增体系第61-62页
     ·选择性扩增体系第62-63页
     ·引物筛选结果第63-64页
     ·供试材料的多态带分析第64-65页
     ·半日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第65页
     ·基于AFLP 标记的半日花聚类分析第65-66页
   ·小结与讨论第66-70页
     ·影响半日花AFLP 分析的主要因素第66-67页
     ·AFLP 标记用于半日花亲缘关系中的优越性和可靠性第67-68页
     ·半日花的遗传多样性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A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文对照第76-77页
附表B 遗传相似系数第77-78页
图版A第78-79页
图版A 说明第79-80页
图版B第80-8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拉英中国木本植物名录信息系统研建
下一篇:盐胁迫条件下青杨和旱柳miRNA表达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