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缩略词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板栗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木本植物组培现状 | 第13-14页 |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4-15页 |
| ·增殖培养 | 第15页 |
| ·生根培养 | 第15-1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8-20页 |
| ·植物蛋白组学概况和研究技术 | 第18-20页 |
| ·蛋白质组学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 ·燕山红栗茎段组织培养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不定根发生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3-30页 |
| ·板栗微枝蛋白质的提取 | 第23-24页 |
| ·改良的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24-25页 |
| ·第一向电泳:等电聚焦 | 第25-27页 |
| ·平衡及SDS-PAGE | 第27-28页 |
| ·银染 | 第28页 |
| ·凝胶扫描及分析 | 第28-29页 |
| ·蛋白点的切取及胶内酶解 | 第29页 |
| ·质谱分析 | 第29-30页 |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0页 |
| ·板栗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 第31-35页 |
| ·表面灭菌 | 第31-33页 |
| ·茎尖坏死现象的研究 | 第33-34页 |
| ·不定根发生阶段的确定 | 第34-35页 |
| ·不定根发生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5-50页 |
| ·上样量计算 | 第35页 |
| ·不定根生根过程中电泳图谱 | 第35-37页 |
| ·根原基诱导阶段和根原基形成阶段茎段2-DE图谱分析 | 第37-38页 |
| ·根原基形成阶段和不定根伸长生长阶段茎段2-DE图谱分析 | 第38-40页 |
| ·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的选择 | 第40-42页 |
| ·质谱法鉴定蛋白质一级结构 | 第42-50页 |
| 4 讨论 | 第50-58页 |
| ·板栗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50-53页 |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50页 |
| ·外植体灭菌 | 第50-51页 |
| ·茎尖坏死 | 第51-52页 |
| ·生根阶段的推定 | 第52-53页 |
| ·板栗不定根的蛋白质组学探讨 | 第53-58页 |
| ·蛋白提取 | 第53页 |
| ·2-DE技术 | 第53页 |
| ·应用肽质量指纹数据进行检索 | 第53-54页 |
| ·特定蛋白的功能 | 第54-56页 |
| ·特异蛋白与不定根发生关系探讨 | 第56-58页 |
| 5 结论 | 第58-59页 |
| ·板栗组织培养 | 第58页 |
| ·不定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图版 | 第66-69页 |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