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树木生长过程模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植物形态建模方法 | 第15-25页 |
·L-系统 | 第15-20页 |
·上下文无关L-系统 | 第15-18页 |
·上下文相关L-系统 | 第18页 |
·随机L-系统 | 第18-19页 |
·参数L-系统 | 第19-20页 |
·随机过程方法 | 第20-22页 |
·分形方法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树木生长生理过程及数学模型 | 第25-35页 |
·S形生长过程 | 第26-28页 |
·光照模型 | 第28-30页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8-29页 |
·向光性 | 第29-30页 |
·水分模型 | 第30-31页 |
·树木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第30页 |
·树木的蒸腾作用 | 第30-31页 |
·树木体内水分的运输 | 第31页 |
·水分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林窗模型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树木生长过程模拟 | 第35-45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35-36页 |
·遗传算法 | 第36-39页 |
·树木高度生长过程的模拟 | 第39-43页 |
·核的选取 | 第40页 |
·参数遗传算法优化选择 | 第40-41页 |
·SVR生长模型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基于L-系统的树木生长仿真平台设计 | 第45-61页 |
·仿真工具介绍 | 第45-46页 |
·L-系统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 第46-47页 |
·二维树木仿真平台 | 第47-51页 |
·上下文无关二维系统 | 第47-50页 |
·随机L-系统 | 第50页 |
·二维树木仿真平台 | 第50-51页 |
·三维树木仿真平台 | 第51-61页 |
·上下文无关三维系统 | 第51-54页 |
·三维L-系统 | 第51-53页 |
·三维上下文无关L-系统仿真平台 | 第53-54页 |
·参数L-系统 | 第54-61页 |
·L-系统表示 | 第54页 |
·环境参数树木模型 | 第54-58页 |
·参数L-系统树木仿真平台 | 第58-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论文总结 | 第61页 |
·未来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