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苏州、扬州两地私家园林的形成历程与风格特征概述 | 第9-13页 |
·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概述 | 第9页 |
·扬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苏州、扬州两地私家园林风格特征概述 | 第11-13页 |
2 苏州扬州私家园林造园要素差异性比对 | 第13-49页 |
·园林建筑与构筑 | 第13-26页 |
·建筑构造与类型的对比 | 第13-16页 |
·建筑色彩的差异 | 第16-19页 |
·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 | 第16-18页 |
·扬州园林的建筑色彩 | 第18-19页 |
·云墙、花窗、洞门的异同 | 第19-26页 |
·云墙 | 第19-20页 |
·花窗 | 第20-25页 |
·洞门 | 第25-26页 |
·园林水体 | 第26-30页 |
·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理水 | 第26-28页 |
·扬州私家园林中的理水 | 第28-29页 |
·两地园林理水对比 | 第29-30页 |
·叠山置石 | 第30-39页 |
·苏州园林石材的选择与特色 | 第30-33页 |
·留园三峰 | 第30-31页 |
·狮子林假山群 | 第31-32页 |
·环秀山庄 | 第32-33页 |
·扬州园林中石材的选择与特色 | 第33-37页 |
·个园四季假山 | 第34-36页 |
·小盘谷假山 | 第36页 |
·片石山房 | 第36-37页 |
·两地园林叠山的对比 | 第37-39页 |
·植物造景 | 第39-49页 |
·苏州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 第39-42页 |
·扬州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 第42-44页 |
·植物文化涵义引申 | 第44-48页 |
·两地园林植物造景对比 | 第48-49页 |
3 造园意境营造 | 第49-56页 |
·苏州私家园林的精神含蓄性 | 第49-53页 |
·退隐山林的隐逸思想 | 第49-51页 |
·悟道参禅的佛教隐喻 | 第51-52页 |
·阴阳谓道的易学主旨 | 第52-53页 |
·扬州私家园林的物化表现性 | 第53-56页 |
·造园创意的"奇"与"绝" | 第53-55页 |
·具书卷气的"商贾"风格 | 第55-56页 |
4 苏州、扬州造园风格差异的成因 | 第56-77页 |
·园主人对园林风格的影响 | 第56-58页 |
·文人与苏州园林 | 第56页 |
·盐商与扬州园林 | 第56-57页 |
·文人园林与盐商园林的比较 | 第57-58页 |
·画风对园林形式的影响 | 第58-68页 |
·吴门画派与苏州园林 | 第58-63页 |
·吴门画派的整体风格与代表画家 | 第58-59页 |
·山水绘画作品分析 | 第59-63页 |
·吴门画派对园林的影响 | 第63页 |
·扬州画派与扬州园林 | 第63-68页 |
·扬州画派的整体风格与代表画家 | 第63-64页 |
·园林小景绘画作品分析 | 第64-68页 |
·扬州画派对园林的影响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页 |
·学风对园林性格的影响 | 第68-71页 |
·吴学的风格特点 | 第69页 |
·扬州学的风格特点 | 第69-70页 |
·从学风的对比看学风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 第70-71页 |
·城市文化对园林的影响 | 第71-77页 |
·苏州与扬州城市文化发展概况 | 第71-75页 |
·城市氛围 | 第71-72页 |
·行业发展 | 第72-73页 |
·社会风气 | 第73-75页 |
·不同城市文化对两地园林的影响 | 第75页 |
·社会风气及民间审美对园林风格的塑造 | 第75页 |
·传统民居住宅对于园林装饰和布局的影响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5 小结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83页 |
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