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致谢 | 第9-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 ·西瓜枯萎病概述 | 第18-20页 |
| ·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 | 第18-19页 |
| ·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 | 第19-20页 |
| ·目前西瓜枯萎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 第20-23页 |
| ·抗病品种的引进、筛选和利用 | 第20页 |
| ·嫁接防病技术研究 | 第20-21页 |
| ·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 第21页 |
| ·农业防治措施 | 第21-22页 |
| ·西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措施研究 | 第22-23页 |
| ·拮抗微生物筛选与活性物质分离技术概述 | 第23-2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28-3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土样采集 | 第31页 |
| ·菌株的分离纯化:梯度稀释平板划线法 | 第31-32页 |
| ·拮抗菌的初筛:采用琼脂移块对峙实验法 | 第32-33页 |
| ·拮抗菌株的复筛 | 第33页 |
| ·菌种保藏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拮抗菌的初筛 | 第33-34页 |
| ·拮抗菌的复筛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拮抗菌株FM4 鉴定 | 第36-49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 ·菌种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 第40页 |
|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实验 | 第40-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 ·菌株 FM4 的革兰氏染色情况 | 第43-44页 |
| ·菌株 FM4 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44-48页 |
| ·淀粉水解试验 | 第44页 |
| ·油脂水解能力 | 第44页 |
| ·明胶液化试验 | 第44-45页 |
| ·石蕊牛乳试验 | 第45-46页 |
| ·糖发酵试验 | 第46页 |
| ·甲基红(M.R.)试验 | 第46页 |
| ·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 | 第46-47页 |
| ·过氧化氢酶试验 | 第47页 |
| ·吲哚试验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拮抗菌株FM4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理化特征 | 第49-60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 ·指示菌的培养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50-51页 |
| ·供试菌株 FM4 的培养及代谢产物的收集 | 第51页 |
| ·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51页 |
| ·抑菌物质的提取及鉴定 | 第51页 |
| ·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 | 第51-52页 |
| ·抑菌物质的鉴定 | 第52-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 ·拮抗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53-54页 |
| ·紫外吸收图谱 | 第54页 |
| ·拮抗物质分子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 ·质谱鉴定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 ·温度稳定性 | 第57页 |
| ·pH 稳定性 | 第57页 |
| ·紫外线稳定性 | 第57页 |
| ·抑菌谱测定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拮抗菌株 FM4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60-82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6页 |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 ·培养基 | 第60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6页 |
| ·杯碟检测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利用 HPLC 分析活性物质方法 | 第60-61页 |
| ·单因素加正交优化法优化培养基 | 第61-64页 |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64-65页 |
| ·曲面响应优化法 | 第65-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81页 |
| ·单因素加正交法优化结果 | 第66-72页 |
| ·碳源影响的结果及分析 | 第66页 |
| ·氮源影响的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 ·无机盐影响的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 ·培养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 ·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页 |
| ·pH 的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1页 |
| ·摇瓶转速的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2页 |
| ·曲面响应法优化结果 | 第72-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拮抗菌株FM4 诱变育种初步研究 | 第82-87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 ·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4-86页 |
| ·菌浓的确定 | 第84页 |
| ·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84页 |
| ·高产菌株的初筛 | 第84-85页 |
| ·高产菌株的复筛 | 第85-86页 |
|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