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金匮要略》方治疗肺系疾病的文献研究 | 第14-17页 |
1 临床研究 | 第14-15页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第14页 |
·气管—支气管炎 | 第14页 |
·肺炎 | 第14页 |
·慢性支气管炎 | 第14-15页 |
·支气管哮喘 | 第15页 |
·肺心病 | 第15页 |
·胸腔积液 | 第15页 |
·肺癌 | 第15页 |
2 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解痉平喘作用 | 第15-16页 |
·抗肺纤维化作用 | 第16页 |
·止咳祛痰作用 | 第16页 |
·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 | 第16页 |
3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金匮要略》病证从肺论治思想研究 | 第17-38页 |
1 《金匮要略》治肺渊源探讨 | 第17-19页 |
·《内经》、《难经》对肺脏生理功能的认识 | 第17页 |
·《内经》、《难经》对肺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8页 |
·《内经》、《难经》对肺病临床表现的认识 | 第18页 |
·《内经》、《难经》对肺病治则的认识及《金匮要略》的继承和发展 | 第18-19页 |
·病在肌表治宜汗解 | 第18-19页 |
·痰饮病宜温药和之 | 第19页 |
2 《金匮要略》治肺病证研究 | 第19-22页 |
·肺脏病证 | 第19-20页 |
·肌表病证 | 第20-21页 |
·它脏腑病证 | 第21-22页 |
3 《金匮要略》治肺方法研究 | 第22-27页 |
·直接治肺 | 第22-25页 |
·宣肺法 | 第22-23页 |
·降肺法 | 第23页 |
·温肺法 | 第23页 |
·补肺法 | 第23-24页 |
·清肺法 | 第24页 |
·泻肺法 | 第24页 |
·敛肺法 | 第24页 |
·润肺法 | 第24-25页 |
·间接治肺 | 第25-26页 |
·治心以治肺 | 第25页 |
·治肝以治肺 | 第25页 |
·治肾以治肺 | 第25页 |
·治脾以治肺 | 第25-26页 |
·治大肠以治肺 | 第26页 |
·治法特点 | 第26-27页 |
·重祛邪,贵在畅通 | 第26页 |
·重宣发,寓降于宣 | 第26-27页 |
·重脾胃,培土生金 | 第27页 |
4 《金匮要略.》治肺方剂研究 | 第27-32页 |
·常用治肺类方的运用 | 第27-30页 |
·治肺方剂配伍规律 | 第30-32页 |
·寒温并用 | 第30-31页 |
·五味相制 | 第31-32页 |
5 《金匮要略.》治肺药物研究 | 第32-35页 |
·常用治肺药物的运用 | 第32-33页 |
·用药特点 | 第33-35页 |
·通阳喜用桂枝 | 第33页 |
·宣肺善用麻黄 | 第33-34页 |
·降逆巧用半夏 | 第34页 |
·化饮重用姜辛 | 第34页 |
·清热妙用石膏 | 第34页 |
·敛肺多用五味子 | 第34-35页 |
6 《金匮要略》方临证治肺验案选 | 第35-38页 |
·蒲辅周运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小儿咳喘 | 第35页 |
·胡希恕运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疗干咳 | 第35页 |
·何任运用肾气丸治疗咳喘 | 第35页 |
·李聪甫运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 | 第35页 |
·李今庸运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小儿咳嗽 | 第35-36页 |
·何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 | 第36页 |
·刘渡舟运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柔痉 | 第36页 |
·秦伯未运用防己茯苓汤治疗水肿 | 第36-37页 |
·连建伟运用麦门冬汤治疗肺痪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