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温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9-17页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与治疗第9-12页
  (一)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第9页
  (二) 历代医家对痉挛状态的论述第9-10页
  (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第10-12页
 二、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与治疗第12-17页
  (一) 痉挛状态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第12-13页
  (二) 痉挛状态的机理研究进展第13-14页
  (三) 痉挛的评定第14-15页
  (四) 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第15-16页
  (五) 问题与展望第16-17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17-26页
 一、研究内容第17-20页
  (一) 病例来源第17页
  (二) 诊断标准第17-18页
  (三) 纳入标准第18-19页
  (四) 排除标准第19页
  (五) 剔除标准第19页
  (六) 脱落标准第19页
  (七) 意外情况的处理第19-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一) 分组方法第20页
  (二) 治疗方法第20-21页
  (三) 疗效判定第21页
  (四) 实验指标观测第21页
  (五) 统计分析方法第21页
 三、研究结果第21-26页
  (一) 一般情况第21-22页
  (二)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第22-24页
  (三)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Bru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表第24页
  (四)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Barthel指数)第24-25页
  (五)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第25-26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6-30页
 一、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认识第26页
 二、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理论讨论第26-27页
 三、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代机理探讨第27页
 四、选穴依据第27-28页
 五、量表的选择第28页
 六、温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价第28-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录第33-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周期疗法治疗肾阳虚型月经后期之临床研究
下一篇:捻转补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