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23页 |
| ·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及细胞学基础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针叶树体胚诱导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 ·基因型 | 第13页 |
| ·合子胚发育程度 | 第13-14页 |
| ·基本培养基 | 第14-15页 |
| ·激素的选择与组合 | 第15-16页 |
| ·环境条件 | 第16页 |
| ·针叶树体胚增殖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 ·针叶树体胚成熟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针叶树体胚萌发和适应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 ·马尾松遗传改良现状 | 第17-20页 |
| ·马尾松概况 | 第17-19页 |
| ·马尾松遗传改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 第23-43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材料来源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外植体材料灭菌 | 第23-24页 |
| ·培养条件 | 第2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27页 |
| ·合子胚发育成熟度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合子胚发育阶段的检测 | 第24-25页 |
| ·不同发育阶段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 | 第25页 |
| ·母树基因型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5页 |
| ·培养基类型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5-26页 |
| ·蔗糖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6页 |
| ·2,4-D和6-BA浓度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 ·合子胚发育成熟度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7-32页 |
| ·合子胚发育阶段的检测 | 第27-31页 |
| ·不同合子胚发育阶段愈伤组织诱导 | 第31-32页 |
| ·母树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4-D和6-BA浓度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35-40页 |
| ·蔗糖浓度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40-43页 |
| 3. 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 | 第43-49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方法 | 第43页 |
| ·不同激素处理下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比较 | 第43页 |
| ·不同细胞系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比较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 ·不同激素处理下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增殖比较 | 第44-46页 |
| ·不同细胞系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比较 | 第46-49页 |
| 4. 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 第49-53页 |
| ·材料 | 第49页 |
| ·方法 | 第49页 |
| ·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9页 |
| ·不同继代次数的胚性愈伤组织形态和细胞学观察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 ·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 第49-51页 |
| ·不同继代次数的愈伤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 第51-53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 附录A 实验组图 | 第65-67页 |
| 附录B 缩略词组 | 第67-69页 |
|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