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实践之反思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主体审查及把握第10-24页
 第一节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范围第10-16页
  一、被害人第11-12页
  二、己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第12-13页
  三、为死亡的被害人承担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第13-14页
  四、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受到损失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第14页
  五、因犯罪行为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第14-15页
  六、人民检察院第15-16页
 第二节 依法负有赔偿责任人的范围第16-21页
  一、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第16-17页
  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第17-18页
  三、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第18-19页
  四、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与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共同致害人的遗产继承人第19-20页
  五、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第20-21页
 第三节 几个特殊问题的讨论第21-24页
  一、在逃的或下落不明的同案犯、其他共同致害人能否列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第21页
  二、交通肇事附带民事诉讼责任主体的确定第21-24页
第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及原则第24-30页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第24-26页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第26-30页
  一、全部赔偿原则第26-27页
  二、过错责任原则第27-28页
  三、连带赔偿原则第28-30页
第三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判中应当把握好的两种关系第30-34页
 第一节 正确处理好附带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判决的关系第30-31页
 第二节 正确理解附带民事诉讼中赔偿与量刑的关系第31-34页
  一、对赔偿与量刑关系的几种不同认识第31-32页
  二、赔偿可以影响量刑的法律依据第32页
  三、实践中如何掌握赔偿与量刑的关系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7-38页
后记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服刑人员特殊权利法律保护研究
下一篇:执行威慑机制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