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4    Abstract第4-8    绪论第8-13     一、选题背景第8-9     二、研究现状第9-12     三、论文框架第12     四、研究方法第12-13    第一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界定及现状第13-18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概念和特点第13-16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第13-14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第14-16     第二节 网络舆论监督的价值与意义第16-18      一、维权与反腐的新力量第16-17      二、增强公民意识,实现自我教育的方式第17      三、提高民主政治的透明度,促使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第17-18    第二章 行政监督与新闻媒体监督的特点和局限第18-22     第一节 行政监督特点及局限第18-20      一、行政监督的特点第18-19      二、行政监督的局限第19-20     第二节 新闻媒体监督的特点及局限第20-22      一、新闻媒体监督的特点第20      二、新闻媒体监督的局限第20-22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第22-25     一、监督主体和监督范围的广泛性第22     二、"话语权"垄断的打破第22     三、强大的互动性第22-23     四、监督效力的提高第23-25    第四章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第25-31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良莠不齐"第25-28      一、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第25      二、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自身素质问题第25      三、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与代表性问题第25-28     第二节 网络舆论自身是把双刃剑第28-31      一、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第28-29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无序与"暴力"第29-30      三、滥用网络舆论监督权的问题第30-31    第五章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措施与对策分析第31-39     第一节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重塑第31-32      一、强化公民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第31-32      二、培育公民网络文化素养第32     第二节 网络舆论监督模式的重塑第32-34      一、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第32-33      二、网络舆论监督平台与渠道的创新第33-34     第三节 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与建设第34-36      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管理第34      二、提高网站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网络媒体行业自律第34-35      三、大力正面宣传我国主流文化,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功能第35-36     第四节 网络舆论监督的政府支持与创新第36-39      一、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网络舆论的发展第36      二、体系创新——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第36-37      三、法律支持——网络舆论监督法律的完善第37-39    结束语第39-40    参考文献第40-41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融合时代少数民族省区级广播媒体发展之路--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下一篇:网络娱乐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