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 第一章 "新史学"兴起与梁启超、章太炎史学研究的转向 | 第14-24页 | 
| 第一节 传统史学的局限与新史学 | 第14-20页 | 
| 一、新史学思潮兴起的原因 | 第14-19页 | 
| 二、新史学思潮的兴起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梁启超、章太炎的史学研究转向 | 第20-24页 | 
| 一、新史学与中国民族史的发端 | 第20-21页 | 
| 二、梁启超与章太炎的史学研究转向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梁启超、章太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 第24-39页 | 
| 第一节 对历史上中国民族源流的研究 | 第24-29页 | 
| 一、梁启超对历史上民族源流的研究 | 第24-26页 | 
| 二、章太炎对历史上民族源流的研究 | 第26-29页 | 
| 第二节 对中国民族的发展与分合演变的研究 | 第29-34页 | 
| 一、梁启超对中国民族的发展与分合演变的研究 | 第29-32页 | 
| 二、章太炎对中国民族的发展与分合演变的研究 | 第32-34页 | 
| 第三节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其他问题 | 第34-39页 | 
| 一、梁启超对民族概念等问题的看法 | 第35-37页 | 
| 二、章太炎对民族概念等问题的看法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梁启超、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取向及意义 | 第39-49页 | 
| 第一节 共同的民族主义目标:建立现代国家 | 第39-42页 | 
| 一、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政治目标 | 第40-41页 | 
| 二、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政治目标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不同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构想 | 第42-47页 | 
| 一、民族共同体认同 | 第42-45页 | 
| 二、政治共同体认同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梁启超、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对清末政治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