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吡啶羧酸配体的原位生成及其多酸掺杂超分子化合物在污水处理性能方面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前言第11-25页
    1.1多金属氧酸盐(POMs)第11-13页
    1.2基于POMs超分子化合物的概述第13-16页
    1.3基于POMs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概述第16-18页
    1.4氰基水解第18页
    1.5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取得的进展第18-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基于多酸阴离子簇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5-68页
    2.1引言第25页
    2.2主要试剂、仪器和测试方法第25-26页
        2.2.1主要试剂第25-26页
        2.2.2主要仪器和测试方法第26页
    2.3含氮有机阳离子配体L1-L7的合成第26-29页
        2.3.1配体L1的合成第26-27页
        2.3.2配体L2的合成第27页
        2.3.3配体L3的合成第27页
        2.3.4配体L4的合成第27-28页
        2.3.5配体L5的合成第28页
        2.3.6配体L6的合成第28页
        2.3.7配体L7的合成第28-29页
    2.4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制备第29-33页
        2.4.1{[Cu·L1’·H2O]·(α-Mo8O26)0.5}n(1)的合成第29页
        2.4.2{[Cu·L2’·H2O]·(α-Mo8O26)0.5}n(2)的合成第29-30页
        2.4.3{[Cu·L3’·H2O]·(α-Mo8O26)0.5·H2O}n(3)的合成第30页
        2.4.4{[Cu·L4’·H2O]·(α-Mo8O26)0.5·H2O}n(4)的合成第30页
        2.4.5{[Cu·L5’·H2O]·(α-Mo8O26)0.5}n(5)的合成第30页
        2.4.6{[Cu·L2’·(4,4’-bPy)2·2H2O]·(β-Mo8O26)}n(6)的合成第30-31页
        2.4.7{[Cu·L4’·(4,4-Py)]·[Cu·L4’·(β-Mo8O26)·2H2O]}n(7)的合成第31页
        2.4.8{[Cu·L6’·H2O]·(β-Mo8O26)0.5·5H2O}n(8)的合成第31页
        2.4.9{[Cu·L7’·H2O]·(β-Mo8O26)0.5}n(9)的合成第31-32页
        2.4.10{[L2’]2·(α-Mo8O26)}(10)的合成第32页
        2.4.11{[(L3’)2·(α-Mo8O26)]}(11)的合成第32页
        2.4.12{[L7’]2·(β-Mo8O26)·2H2O}(12)的合成第32-33页
    2.5结果与讨论第33-47页
        2.5.1合成总结第33页
        2.5.2红外光谱的解析第33页
        2.5.3化合物1-12晶体结构的描述第33-46页
        2.5.4配体和辅助配体对化合物1-12结构和多酸阴离子构型的影响第46-47页
    2.6化合物1-12的X-射线粉末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第47-48页
        2.6.1化合物1-12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第47页
        2.6.2化合物1-12的热重分析(TG)第47-48页
    2.7化合物1-12的性能研究第48-58页
        2.7.1化合物1-1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8-57页
        2.7.2化合物吸附的再生性和循环性的研究第57-58页
    2.8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58-61页
        2.8.1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58-59页
        2.8.2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59-61页
    2.9其他对吸附效果影响的因素第61-64页
        2.9.1初始浓度对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1-62页
        2.9.2温度对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2页
        2.9.3pH对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2.9.4无机盐对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3页
        2.9.5与其他吸附剂最大吸附量的比较第63-64页
    2.10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三章支链型有机阳离子模板剂与金属卤化物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第68-81页
    3.1引言第68页
    3.2实验使用的试剂、仪器及实验方法第68-69页
        3.2.1试剂第68页
        3.2.2仪器和测试方法第68-69页
    3.3有机阳离子模板的合成第69-70页
        3.3.1配体L8·2PF6的合成第69页
        3.3.2配体L9·2PF6的合成第69-70页
    3.4化合物13-15晶体结构的合成第70页
        3.4.1化合物13的合成第70页
        3.4.2化合物14的合成第70页
        3.4.3化合物15的合成第70页
    3.5合成与讨论第70-74页
        3.5.1合成小结第70-71页
        3.5.2化合物13-15的晶体结构描述第71-73页
        3.5.3有机阳离子模板剂的作用第73页
        3.5.4化合物13-15的结构特征第73-74页
    3.6化合物13-15的性能研究第74-80页
    3.7本章小结第80-81页
总结与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附录第83-111页
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硼烷辅助制备的细微钯基金属磷化物纳米粒子催化电解水析氢性能
下一篇:氢气在铁硫体系上吸附与解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