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言 | 第7-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9-10页 |
2 太康道情戏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0-13页 |
·太康道情戏产生的历史渊源 | 第10页 |
·太康道情戏产生的地理环境 | 第10-11页 |
·太康道情戏产生的人文环境 | 第11-13页 |
3 太康道情戏的发展与变迁 | 第13-18页 |
·20 世纪初至1953 年的太康道情戏 | 第13-15页 |
·1954 年——1964 年的发展状况 | 第15页 |
·文革期间太康道情戏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1976 年至今的太康道情戏 | 第16-18页 |
4 太康道情戏的音乐 | 第18-30页 |
·太康道情戏的唱腔特点 | 第18-22页 |
·太康道情戏的板式 | 第22-25页 |
·太康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 第25-26页 |
·“生”、“旦”、“丑”的表演特点 | 第26-27页 |
·太康道情戏的乐队伴奏 | 第27-28页 |
·太康道情戏剧目汇总 | 第28-30页 |
5 太康道情戏的传承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0-54页 |
·太康道情剧团概况 | 第30-38页 |
·剧团的演出情况 | 第38-40页 |
·舞台美术 | 第40-41页 |
·太康道情戏的传承情况 | 第41-43页 |
·剧团人员演出期间的生活 | 第43-45页 |
·关于河南省太康道情剧团个案分析(节目单见附录2) | 第45-48页 |
·太康道情戏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 第48-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附录1 太康道情戏剧目汇总表 | 第55-56页 |
附录2 相关图片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