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建构和寻找自我--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 | 第7-8页 |
第二节 艾丽斯·沃克和她的《父亲的微笑之光》 | 第8-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女性主义理论与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女性主义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 第14-16页 |
二、激进女性主义 | 第16-17页 |
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黑人女性主义及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 第18-23页 |
一、黑人女性主义 | 第18-19页 |
二、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 第19-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他者的形象建构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性别之间的他者形象 | 第24-32页 |
一、他者形象在父女关系中的体现 | 第24-28页 |
二、他者形象在夫妻关系中的体现 | 第28-30页 |
三、他者形象在女同性恋关系中的体现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种族之间的他者形象 | 第32-37页 |
一、鲁宾逊—白人化的黑人形象 | 第33-35页 |
二、以孟多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他者形象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寻找自我 | 第38-48页 |
第一节 麦格德琳娜的寻找自我之路 | 第38-41页 |
一、麦格德琳娜与鲁宾逊的父女之情 | 第38-39页 |
二、麦格德琳娜与马努列多的爱情 | 第39-41页 |
三、麦格德琳娜与苏姗娜的“姐妹情” | 第41页 |
第二节 苏姗娜的寻找自我之路 | 第41-45页 |
一、苏姗娜与彼得罗斯的异性恋 | 第42页 |
二、苏姗娜与波琳的同性恋 | 第42-44页 |
三、艾琳—苏姗娜寻找自我的引路人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摆脱黑袍子—鲁宾逊的寻找自我之路 | 第45-46页 |
第四节 马努列多的寻找自我之路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