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先进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AP1000先进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3-14页 |
| ·PIUS反应堆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14-16页 |
| ·JPSR非能动安全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6-17页 |
| ·AC600先进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7-18页 |
| ·SMART模块式一体化先进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8-19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RELAP5仿真计算程序 | 第22-33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RELAP5程序简介 | 第22-28页 |
| ·RELAP5程序场方程 | 第23-26页 |
| ·RELAP5程序计算模型的建模 | 第26-28页 |
| ·RELAP5程序的使用 | 第28-32页 |
| ·系统仿真计算 | 第28-30页 |
| ·RELAP5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一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仿真计算 | 第33-60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先进反应堆AP1000及其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33-36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34-35页 |
|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 第35-36页 |
| ·RELAP5仿真计算模型 | 第36-42页 |
| ·反应堆压力容器 | 第37-39页 |
| ·主系统管道和蒸汽发生器 | 第39-41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41-42页 |
| ·RELAP5程序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2-58页 |
|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参数 | 第44-46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参数 | 第46-47页 |
| ·反应堆停堆后的剩余功率 | 第47-49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方案 | 第60-84页 |
| ·概述 | 第60页 |
|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60-62页 |
| ·RELAP5仿真计算模型及系统设计参数 | 第62-63页 |
| ·RELAP5程序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80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稳态分析 | 第65-69页 |
| ·系统稳态敏感性分析 | 第69-71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瞬态分析 | 第71-76页 |
| ·系统瞬态敏感性分析 | 第76-80页 |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