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社会价值的创造与评判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范围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第2章 设计行为分析 | 第14-25页 |
·设计行为的性质 | 第15-19页 |
·设计行为的社会属性 | 第15-17页 |
·设计行为的社会功能 | 第17-19页 |
·设计行为的目的 | 第19-25页 |
·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 第19-21页 |
·社会教育与引导的目的 | 第21-22页 |
·"诗意栖居"——设计的最终理想 | 第22-25页 |
第3章 为人的设计 | 第25-31页 |
·设计的易用性原则 | 第25-28页 |
·人机工程学 | 第25-27页 |
·重己役物的设计观 | 第27-28页 |
·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 第28-31页 |
·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 第28-29页 |
·消除技术的非人性面 | 第29-31页 |
第4章 设计服务于社会公众 | 第31-40页 |
·关心关怀弱势群体:通用设计 | 第32-34页 |
·关注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问题 | 第34-36页 |
·利于人际交往创造社会和谐氛围 | 第36-40页 |
第5章 设计与生态自然 | 第40-47页 |
·扩展或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模式 | 第41-43页 |
·生态设计 | 第43-47页 |
·设计中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 | 第43-44页 |
·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减少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 | 第44-45页 |
·永续设计 | 第45-47页 |
第6章 消费社会中的设计 | 第47-53页 |
·消费社会的商业设计模式 | 第47-50页 |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 第48-49页 |
·市场引导设计模式 | 第49-50页 |
·消费设计的符号意义 | 第50-51页 |
·消费社会中设计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 第51-5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论文发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