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量仪器与方法论文

车载测量系统数据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引言第12-13页
   ·移动测量系统第13-21页
     ·移动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国内外车载测量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第15-21页
   ·车载测量系统技术研究现状第21-23页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及实验数据第23-25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安排第25-26页
第二章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26-42页
   ·引言第26页
   ·GNSS/INS组合原理第26-30页
     ·INS惯性导航原理第27-29页
     ·卡尔曼滤波第29-30页
   ·Applanix POS LV系统第30-36页
     ·POS LV220 系统组成第30-32页
     ·POS LV220 技术特点第32-33页
     ·POS LV220 技术参数第33页
     ·数据获取传感器第33-34页
     ·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软件第34-36页
   ·POS LV实时组合导航策略第36-41页
     ·非耦合方式第36-37页
     ·松组合策略第37-38页
     ·紧组合策略第38-40页
     ·Applanix In-Fusion组合技术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车载移动测量的理论基础第42-62页
   ·坐标系统第42-49页
     ·载体框架坐标系第42-43页
     ·辅助传感器坐标系第43-44页
     ·与惯性导航计算相关的坐标系第44-45页
     ·与基准转换相关的坐标系第45-47页
     ·摄影测量坐标系第47-48页
     ·激光扫描仪坐标系第48-49页
   ·车载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变换第49-55页
     ·与IMU传感器相关的坐标变换第49-52页
     ·与像片相关的坐标变换第52-53页
     ·与激光扫描仪相关的坐标变换第53-54页
     ·与基准转换相关的坐标变换第54-55页
   ·车载移动测量的数学模型第55-58页
     ·物像关系第55-57页
     ·激光点云的地面点坐标计算第57-58页
   ·GPS时间系统第58-60页
     ·GPS时间第58-59页
     ·时间同步的重要性第59-60页
   ·影像外方位元素和激光点云的求解样例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POS数据后处理技术与实验分析第62-87页
   ·引言第62页
   ·POSPac数据处理流程第62-63页
   ·SmartBase技术第63-66页
     ·SmartBase概念第63-64页
     ·SmartBase支持的参考站数据第64页
     ·SmartBase质量检查第64页
     ·SmartBase精度第64-65页
     ·执行SmartBase需要考虑的因素第65-66页
     ·SmartBase数据处理过程第66页
   ·SingleBase技术第66-67页
   ·CA Code GPS第67页
   ·差分GNSS第67页
   ·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第67-71页
     ·精密单点定位PPP概念第67-69页
     ·PPP数据处理过程第69页
     ·PPP与DGNSS的区别第69-70页
     ·PPP数据处理精度第70页
     ·PPP技术的适用条件第70-71页
   ·POSPac MMS处理模式之比较第71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71-86页
     ·北京BJBQL测区实验分析第71-79页
     ·郑州ZZSM测区实验分析第79-85页
     ·实验总结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车载测量传感器偏心分量检校第87-109页
   ·引言第87页
   ·偏心分量第87-95页
     ·偏心矢量第89-92页
     ·偏心角第92-93页
     ·DMI尺度因子第93-95页
     ·主辅GPS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基线距离第95页
   ·偏心矢量的检校与实验第95-97页
   ·检校场设计第97-98页
   ·检校场数据获取与处理第98-99页
   ·数码相机航向角和俯仰角检校第99-103页
     ·相机偏心角检校思路第99页
     ·相机偏心角检校的具体实现第99-100页
     ·偏心角的检校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100-103页
   ·激光扫描仪航向角和俯仰角检校第103-105页
     ·基于地面控制点的手动检校第103页
     ·“激光棒”检校方法第103-104页
     ·相机和激光扫描仪偏心分量的检校结果第104-105页
   ·多组合传感器空间配准第105-108页
     ·基于激光点云滤波分类的检校方法第105-10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6-107页
     ·实验结论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车载序列立体影像三维坐标解算第109-127页
   ·引言第109页
   ·光学镜头畸变改正第109-112页
     ·像点坐标改正实验数据第110-111页
     ·像点坐标改正实现第11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1-112页
   ·基于SITCOL方法的序列影像前方交会算法第112-118页
     ·基于SITCOL方法空间前方交会公式推导第113-117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117-118页
   ·基于SIOCTL方法的序列影像前方交会算法第118-126页
     ·理想的沿主光轴序列影像立体交会公式推导第119-121页
     ·沿主光轴序列影像的前方交会第121-123页
     ·沿主光轴序列影像的多片前方交会第123-12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基于计算机视觉理论的车载序列影像的像点匹配第127-140页
   ·引言第127-128页
   ·特征点提取第128-129页
     ·Harris角点检测算子第128页
     ·特征点提取结果第128-129页
   ·基于相关系数的像点匹配第129-130页
     ·像点匹配的结果第129-130页
   ·基于RANSAC匹配点的鲁棒性估计第130-132页
     ·RANSAC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第130-131页
     ·模型的选择第131-132页
   ·基本矩阵F第132-136页
     ·基本矩阵F确定方法一:本质矩阵E第133-134页
     ·基本矩阵F确定方法二:归一化 8 点算法第134-135页
     ·基本矩阵F的性质第135页
     ·内点匹配实验结果第135-136页
   ·基于三焦点张量的三视匹配第136-139页
     ·基于三焦点张量T的三视匹配第137页
     ·三焦点张量的三视匹配结果第137-138页
     ·实验总结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八章 基于车载系统的激光点云数据处理第140-151页
   ·激光扫描仪测距第140-144页
     ·激光扫描仪测距原理第140页
     ·激光扫描仪的扫描方式第140-141页
     ·激光扫描仪特征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第141-144页
   ·电线杆自动识别与定位第144-147页
     ·地物目标分类原则第144-145页
     ·电线杆自动识别与定位算法第145-147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147页
   ·道路标线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第147-150页
     ·道路标线提取算法第147-149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第149-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51-153页
   ·总结第151-152页
   ·展望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3页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OCE卫星测量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下一篇: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构建研究